|
廈門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中評社 林艶攝) |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林艶)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十五屆海峽論壇大會上正式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了《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對此,廈門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表示,此《意見》是基於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從中央層面協調各個部門來支持融合發展的一個重大舉措,對福建做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具有很大的幫助。
劉國深表示,福建省作為地理上最臨近台灣的地方,具有“五緣”優勢,應該要有所擔當,扮演最重要的兩岸融合橋頭堡角色,以創造更好的環境,方便更多台灣同胞來走走看看,甚至來生活、求學、創業、就業。事實上,台灣當局在90年代初也曾提出“共同開發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現在看來兩岸雙方在這個思路上曾經不謀而合。當然,要做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並不容易,一方面是物質條件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有很多制度上的配合。
對於制度上的創新問題,劉國深認為,既要在福建省內部自身挖潛,同時也有“條條塊塊”的問題。比如,各地海關必須遵守海關總署的相關政策,公安系統也有台灣同胞在各地居住生活相關管理規定。鐵路部門也基本上是全國一盤棋系統,並非福建省等地方政府所能夠管轄的。舉一個例子,目前有一些地方台胞可以用台胞居民居住證刷卡進站,但更多地方還只能走人工通道,兩岸民眾被認為區隔了。看來這並不是技術層面問題,而是存在具體政策貫徹和管理方式的問題。因此,支持福建省及其臨近地方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優惠化,不是地方政府一家就能做好的,有些必須要得到中央政府的統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