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馬英九動作所可能產生的政治效應,潘兆民表示,馬身為前領導人,其言行舉措仍有程度上的影響力,馬英九過去雖然也針對蔡政府“Taiwan National Day”的標語批評、指責,唯獨今年以行動具體杯葛,時間點正逢台灣大選年,其做法或許有助催化選民對綠營的反感程度。
潘兆民表示,台灣近7年來,兩岸關係每況愈下,在蔡政府的領導之下,台海情勢凶險、兵凶戰危,已經被國際媒體形容成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之所以有如此態勢,最主要就是民進黨政府長期採取對抗的兩岸政策,採取“台獨”路線,激化兩岸敵意,導致2024大選“戰爭與和平”成為選舉議題,也是近期台灣社會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
他認為,馬英九這次的行動,首先展現出馬政府時代與蔡政府時代的不同,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因為兩岸有“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創造了“建設性模糊”,兩岸開展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的最佳狀態,馬政府執政8年台海從來沒有被國際認為是凶險之處,直到蔡英文上任後急轉直下,兩相對比強烈。
潘兆民指出,馬英九公然批判蔡英文偷渡“台獨”,並以實際行動抗議,另一方面能夠喚醒反對戰爭及對台海情勢有危機感的選民團結,避免讓民進黨繼續執政,讓台灣安全陷入險境,可望促成政黨輪替。台灣選民在“戰爭與和平”的抉擇之中,即使未必反對“台獨”,但一定是反對戰爭風險,認同普世價值的選民一定比忠實的“台獨”支持者要多,這是馬英九呼籲可能產生的效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