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繼2021年12月第一屆“民主峰會”的幻燈片鬧劇,和去年3月第二屆“民主峰會”的援烏“放空炮”後,在韓國舉辦的第三屆“民主峰會”,遭到多家市民團體的遊行示威抗議,可謂一無所獲。不管是向盟友喊“看齊”,還是針對被貼上非民主標簽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再次舉起“民主”大棒,美國意圖通過本屆峰會達成的目的都再次落空。
如果把這三屆“民主峰會”的主題跟近年美西方輿論場的變化聯繫起來,就能明白其操辦峰會的真實意圖,即竭力維持資本主義民主的“景觀”不變:一方面,不能讓西方世界的人民通過社交媒體看到,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內的真實政治生活場景與樣態;另一方面,要不斷祭起“民主、自由、人權”等大棒對其進行敲打,以確保美西方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全球感染力與滲透力。
美式民主的“信任赤字”和道德虧空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加上美國對盟友也一向玩弄口惠而實不至的把戲,導致其大眾傳媒民主話語體系出現嚴重通脹,以“華盛頓共識”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催生出的西式民主景觀大廈正在崩塌。
美國當前民主政治實踐與本次峰會主題嚴重背離。本次峰會部長級會議的主題是“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及民主主義”。不過諷刺的是,在峰會召開前的本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剛以352票支持、6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所謂“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的立法提案,霸道地要求中國企業字節跳動在165天內剝離旗下的TikTok,否則將被勒令在全美下架。與峰會專家圓桌會議的主題相對應,此舉才是真正的“數字進程中嚴重的民主威脅”。
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本身的“景觀性”。即便是在互聯網自媒體技術發達、社交媒體信息爆炸的今天,由於資本精心營造的“文化景觀”無形壁壘的存在,美西方國家部分民眾對於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視而不見,只相信自己所願意相信的,只想見自己所想見的,這種現象其實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景觀占位”的一種病態症候。在冷戰時期,法蘭克福學派將意識形態控制下的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稱為“文化單向度的社會”或“文化工業下的社會”,當代法國哲學家、媒體人居伊·德波則稱之為“景觀社會”,即指一種利用視覺傳播手段來維持其社會現狀的“單向度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