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據新華網報導,意大利羅馬,當地時間10月28日,菲烏米奇諾機場。和煦的陽光中,CA940航班載著一批特殊的“乘客”衝上雲霄,踏上歸途。
它們是意大利查獲並於近期返還中國的56件文物藝術品中的一部分。經過入庫、點交、鑒定等諸多程序後,11月9日,國家文物局向公眾通報了這些珍寶歸家的歷程——
2022年10月、2024年4月,意大利文物憲兵分別向我國通報3件和53件其查獲的疑似中國文物信息。國家文物局根據專家鑒定和法律研判結果,向意方提供了翔實的鑒定意見和法律依據報告,並通過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返還要求,意方決定返還上述56件文物藝術品。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實現48批次2113件/組文物藝術品回歸。一批批文化瑰寶歷盡劫難、跨越山海,回到祖國人民懷抱。
曾幾何時,它們是中華民族心頭的傷痛。
圓明園慘遭焚毀,敦煌石窟屢被破壞……殘垣靜默,幾番夢回。翻開中國近代史,大量文物四散飄零的命運,令人扼腕。
如今,青銅“虎鎣”亮相國博、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重返故土……一聲聲“歸來”的呼喚,已一次次化作現實中最美好的重逢。
遙想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鄭振鐸等老一輩文物工作者,需要通過建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等方式,在國計維艱之時為國家追回大批珍貴文物。
“秘密”二字,透出了無盡的艱難與坎坷。他們“惟必須十分的機密,十分的小心慎重”,方能“以免有壞人鑽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