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府”位於高雄市前鎮區和平二路上,是全台少見的“路中廟”。(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7月4日電(記者 蔣繼平)“千秋府”位於高雄市前鎮區和平二路上,主祀千秋爺,由於廟宇建築坐落在和平二路的正中央,是台灣少見的“路中廟”,每當車輛行經此路時,都會從廟宇的兩旁繞過。過去在日據時期、還有1980年代時都曾遇到遷廟,但施工都不順利,擲筊後發現是神明不願遷移,考量當地民情而保留至今,因此形成路中廟的奇景。
千秋府除了供奉千秋爺,也供奉中壇元帥、朱府千歲、邱府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黑虎將軍等神明。廟的後方還有一棵老榕樹被稱為“福樹公”,榕樹樹齡約有70年以上,樹高約8公尺,同樣也受到信眾供奉。
根據介紹,千秋府最初立廟時間目前尚不可考,相傳清朝時期原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的黃千秋於清高宗乾隆46年渡海來台,來到台灣府鳳山縣打狗(現為高雄)後,因認為現今千秋府所在地靈光四射、是青龍寶穴,就在此搭建茅屋,開始從事修補鐵鍋、雨傘和皮靴的工作。除此之外,黃千秋還從事行善以及且醫病救人等,直到數10年後,黃千秋辭世,並葬於他茅屋旁的老榕樹下,因其生前行善多,因此後人設立一座紀念碑及小祠,並尊稱千秋伯或千秋聖王來膜拜之。
至於如何形成“路中廟”,背後也有一段故事。日據時期時,當時日本人準備針對今和平二路沿線興建鐵路,當時相傳因千秋爺顯靈而使得遷廟行動受到阻礙。1980年代時,當時高雄市政府開始進行都市計劃,打算要徵收土地開闢道路,剛好千秋府便卡在計劃道路的正中間,因此計劃拆除遷廟,但連續4度進行遷廟皆因機器停擺失敗,經擲筊請示神明得知不願遷廟,經過廟方與市政府溝通協調後,市政府順應民情,同意將道路改以繞過廟的方式鋪設,於是將千秋府保存原址,形成今日路中廟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