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特朗普後續可能對中國祭出高關稅手段,其過去就是不與各國簽訂FTA,不加入CPTPP等自貿區,就是要保留關稅以作為貿易戰或者經濟制裁的手段。世界各國都會有所準備,面對走向孤立主義的美國,國際間在經貿上會設法互助,而美國此舉能撐多久?一旦真的將對中國的貿易關稅提高到60%以上,中國會吃緊,但要知道的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很多是資本貨物,也就是所謂的生產設備,這些關稅加上去,美國本土企業也會受傷害,這也是中國可用的籌碼之一。
至於台海方面,施威全認為,特朗普還是會採取戰略模糊,特朗普的發言很清楚,不會表態是否出兵協防台灣,因為講清楚就失去對中國大陸談判的籌碼,對特朗普而言,當戰略模糊可以帶來某種成果時,就不需要去轉向戰略清晰,反而能保持彈性。
他說,對台灣而言,所要承受的壓力會相對增加,因為未來美國利益的核心就是環繞著本身的經濟發展,所以台灣在安全上要尋求美國協助,就要支付相對應的代價,也就是特朗普先前所說的保護費,的確在特朗普任內,過去日本政府也承受很大壓力,尤其是在安保軍費上的支出,台灣往後也必然得面臨相關問題,後續包括“國防”預算的增加,又或者在晶片商業轉移的要求等,台灣要面對財政與產業發展的風險。
施威全說,台灣支付保護費最擔心付出與效益不成正比,相關例子已不勝枚舉,例如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換來一個效益不明顯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也是台灣政府將安全策略百分百依靠在美國身上時,別無選擇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