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宗海。(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10月5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感染新冠肺炎,引起各方關注,前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在《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表示,上個月,一個“十月驚奇”的新名詞產生,當時主要還是針對兩岸之間可能爆發軍衝突的揣測,因特朗普傳出新冠肺炎確診的消息,進而也讓接下來的“美中台三角關係”呈顯出一個不確定的狀態,怎麼來看這一連串的變局與挑戰?是台灣人民無法避免的問題。
邵宗海指出,當兩岸情勢嚴峻,“兩岸的十月驚奇”恐怕已不是戲言。再幾天的“雙十講話”,或是蔡英文可透露些“善意”給對岸的一次機會。她不需講些她自己都做不到的話,但減少仇中反中的言辭,只想緩和兩岸目前嚴峻的情勢,安定下已經慌亂的台灣社會,應該是可以吧?
以下為邵宗海評論全文:
就在上個月,一個“十月驚奇”的新名詞產生,當時主要還是針對兩岸之間可能爆發軍衝突的揣測,但這個討論尚未有定論,就在幾天之前,因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突然傳出感染新冠病毒確診的消息,爆出他是否能撐得下去競選的問題。進而也讓接下來的“美中台三角關係”呈顯出一個不確定的狀態,在心理上也的確弄亂了台灣社會。因此,怎麼來看這一連串的變局與挑戰?是台灣人民無法避免的問題。
首先,我們試著再回首幾個月來,中共在對台軍事威脅所展現的特殊性:一是共機在繞台時已不再拘泥於過去傳統做法,而是直接去否認台灣海峽原先有一個糢糊的“兩岸“中線”存在的事實,這個“否認”,是讓1958年之後兩岸軍機與船隻曾經盡量的不希望跨越這條“中線”,以維持兩岸彼此不挑釁對方的“默契”因而破局;另一則是中國大陸最近展開的軍演,它頻繁性與範圍擴大性,是歷來之最,遠遠超過以往的布局,擺明了就是針對台灣。
北京對台政策開始有變,不是近期才有的發現,從蔡英文2016年上台前後,由於民進黨執政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已讓外界看到陸續變化的一些軌跡:譬如說2015年3月4日,習近平在電視上的講話,就說:“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一旦“基礎不牢”,就會“地動山搖”。到了2019年1日2日《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習近平再提醒:“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說明了解決台灣問題,是一直掛在北京心上
其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任內4年期間裡,對台的措施不管是口惠或實質,但至少在態度上,特朗普政府的確讓民進黨當局感受到“溫暖”,或認為特朗普至少是美國1978年與台灣斷交之後最支持台北的總統。也因此,民進黨也從不遲疑,把自己在兩岸的立場上就擺在一面倒的“親美”;另方面為了凸顯自已不是兩邊討好,更是強烈的“反中”、甚至“仇中”,形成了像是下一個賭注,從不考慮需要兩邊押注的“平衡性”。
特朗普突然的“確診”,並不代表他在美國大選中可能出局,但他的健康問題,卻不得不讓他的支持者感到選情將不再樂觀。其實特朗普在確診之前,他在選情民調、各州選舉人團的可能得票狀況,已落後民主黨的提名人拜登。而確診的問題,也引發了特朗普在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裡,是否能扳回一城的爭議:一是他的健康恢復的疑惑,另一則是特朗普到底能提出多強的辯證:他痊癒之後的身體,能勝任選舉在最後的衝刺?有人或提出特朗普會因而贏得更多“同情票”,但就歷來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到現在為止尚沒確定他支持對象的選民而言,應是屬理性決擇的族群,應該不會對特朗普健康而付出同情。
因此,當兩岸情勢嚴峻,“兩岸的十月驚奇”恐怕已不是戲言,而特朗普病倒,“美中台的十月驚奇”的來臨也就不像是“胡扯一通”,那麼蔡英文作為一個台灣領導人,即使她過去認為在美中間有所“取捨”是對的,那麼她在“十月驚奇”來臨之下,就不能再擇善固執,至少要思考一下:美國民主黨上台,台灣還能得到美國的支持會否更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她也要思考,北京會否輕易接受她的“回頭是岸”?基本上,那會是個前進不得、後退很難的尷尬時刻。
但無論如何,再幾天的“雙十講話”,或是蔡英文可透露些“善意”給對岸的一次機會。她不需講些她自己都做不到的話,但減少仇中反中的言辭,只想緩和兩岸目前嚴峻的情勢,安定下已經慌亂的台灣社會,應該是可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