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系榮譽教授高長。(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5月9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北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系榮譽教授高長8日在“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表示,後疫情時代對於台灣產業因應策略來說,不宜隨美國的“經濟脫中”政策起舞,但也要避免陷入選邊站的困擾,而應把握住去中國化與去美國化帶來的轉單效應。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馬英九基金會、台北企業經理協進會、中國文化大學協辦“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高孔廉主持,馬英九受邀出席。
高長在研討子題“大陸十四五規劃、新基建商機”裡提出台灣產業因應策略與台商經營策略布局思考。
高長表示,後疫情時代是中國大陸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面對的國際環境不太友善,但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一是擴大內需,二是關鍵投資,創新驅動,增強科技自主可控,整個經濟結構要轉型升級,綠色生態發展與碳中和等等,以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未來要強化創新、內環循為主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等等,因此值得觀察後續發展。
高長指出,對於台灣產業因應策略來說,在宏觀政策方面,不宜隨美國的“經濟脫中”政策起舞,政府的政策應支持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鼓勵支持創新,大力支持共同研發,由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正式簽署,因此政府應正視對台灣相關產業可能造成的衝擊,並提出有效的政策因應,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支持優勢產業發展,吸引國際主流產業進駐。
高長認為,在企業經營方面,民間企業要提升數位經營能力,把握參與全球價值鏈體系運作商機,融入紅色供應鏈或有商機,但應防範可能衍生的經營風險,重視供應鏈多元化佈局,把握短鏈變革的機會。
對於台商經營與策略布局思考,高長建議,逆全球化潮流當道,貿易自由化進程受阻,在後疫情時代,企業為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過高的風險,短鏈、多元化供應鏈布局已是大勢所趨,因此要同時把握住去中國化與去美國化帶來的轉單效應。
高長表示,近期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致力於新基建、中國標準2035、發展半導體產業鏈等,審慎評估融入紅色供應鏈,台灣相關產業要避免陷入美國遏制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選邊站的困擾,並防範商業機密被竊取、遭惡意挖角人才的窘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