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學明答中評:居屋加量可激活港青上流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1-12-09 00:27:33


全國青聯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兼執行主席吳學明(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智庫大數據近期發現,北部都會區雖著力於解決住房問題,但規劃公佈後相關區域的社交媒體置業熱度應聲上漲,反而令部分港人產生“上樓更難”的擔憂。對此吳學明表示,根據政府發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住宅及產業用地,料可增加最多18.6萬個住宅。發展計劃公佈後,該區的樓價相比起本港其他地區有更大的上升動力,投資者相繼入市炒高樓價,難免會令部分港人產生“上樓更難”的擔憂。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意義並非進一步推高樓價。

  吳學明指出,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均提到香港樓價高企的問題,夏寶龍主任更強調香港要告別籠屋和劏房,年輕人要告別住房難的問題,而北部都會區正好迎合中央對香港發展的指導方向。都會區的公營及私營房屋供應目標比例至少維持7︰3,而香港日後的土地分配亦以公屋為主。截至九月底仍有超過15萬戶家庭輪候公屋,都會區大佔比的公屋供應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紓緩香港住房緊張的問題。而隨著相關基建和政策措施的落成,都會區預計可提供65萬個就業職位,容納250萬人口。屆時港深加強合作,都會區將會出現具備輻射能力的“雙城三圈”,兼顧“宜居、宜業和宜遊”,為香港青年提供安居樂業的地方。此外,北部都會區打造港深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會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共同發展。日後科創產業的繁茂除了吸引大量的人才和資金,也會正面影響鄰近大灣區城市的土地估價。

  吳學明繼指,有學者提出“新居屋計劃”的構思著重供應和需求的對稱,十分人性化。香港房價長期高企,大幅拋離普通市民的購買能力,年輕人要置業更是天方夜譚。“新居屋計劃”提出公私營房屋以“雙軌制”長遠發展,新居屋的價格必須與中產階級和年輕一代的收入相對應,切實考慮到本地居民的居住需求以及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然而過去十年香港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除了2018破2萬外,大多維持在1萬多的數量。若每年要至少建3萬套新居屋,這對於建築工人的需求將會倍增,因此新居屋計劃亦需要一系列土地規劃政與人才培養措施相配合。

  “成家立業一直是中國人理想生活進程中的重要一環,但香港房價長期居高不下,讓大部分港人上樓無望,尤其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的夢想幻滅。”吳學明說,據研究顯示香港逾半青年感歎置業是“妄想”,超過30%人對自己能置業感到“絕望” 逾40%受訪青年因考慮置業而推遲結婚,近60%受訪者認同買樓是結婚的先決條件。他強調,香港處理好房屋問題,能減輕香港青年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膽量去發展事業。宏觀而言,激發青年人的潛能和動能,亦能刺激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香港的房屋問題已側面地誘發和加深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不婚晚婚、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加劇等。因此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不但對香港年輕一代的發展有正面意義,還能緩和很多社會深層次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