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網評:雙城三圈”規劃 推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來源:大公報 作者:李繼亭
特首林鄭月娥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最大一個亮點,就是對香港與深圳發展作出新的規劃,推出“雙城”:香港與深圳;“三圈”:優質發展圈、緊密互動圈、生態康樂旅遊圈。這種“跨地域”式的發展規劃,是回歸以來的首次,反映了特區政府的思維上的轉變,說明現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充分認識到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性。但要有效落實,仍然有不小的阻力。一方面在政府內部能否準確把握中央方針政策,另一方面在於能否有力衝破利益藩籬,以及能否盡可能加快步伐。發展競爭,不進則退,香港必須要加緊。
“雙城三圈”是施政報告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昨日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核心。據特首所表述,這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區政府編制,在空間觀念及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充分考慮了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的期盼,以及《前海方案》為香港帶來的大量機遇。同時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為基礎,為香港長遠發展前景謀定新方略,在香港重回“一國兩制”正軌的時刻,別具突破性和前瞻性意義。
思維突破更要落實得力
在“空間觀念”、“策略思維”上,“跨越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的確,這是前所未有的思維和政策變化。體現了行政長官對香港發展形勢、未來方向、發展路徑的前瞻看法,值得肯定。實際上,這也是過去許多有識之士多次提出的建議方向,但因香港客觀形勢一直無法得到落實。因此,特首此次可以說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根據特首所述,“雙城”是指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這個“雙城三圈”可以說覆蓋了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深圳發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區,以及香港境內城市建設資源正在高速匯集並仍擁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雙城三圈”空間概念的確立,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進兩地在經濟、基建、創科、民生和生態環境的緊密合作,發揮強強聯手,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觀念正向,策略正確,但能否成功落實,仍有不少問題和挑戰。
首先,這類“跨越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對於特區公務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並非他們所熟悉的。即便他們內心認同擁護這一方向,但到具體推進之時又會遇到各種前所未見的問題,對他們會是一個考驗。最為關鍵的是,必須準確理解中央的方針政策,尤其是涉及區域性規劃的政策,以免落實其間走偏、走樣,與發展宗旨背道而馳。
其次,整個“雙城三圈”政策,涉及非常龐大的發展內容,既有土地使用、交通規劃,以及產業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當中不可避免會涉及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問題,也可能會遇到不小的阻力。能否有足夠的魄力衝破利益藩籬,準確貫徹發展宗旨,以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是巨大的考驗。
最後,國家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港深兩地緊密互動,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後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市場競爭,不進則退,香港必須抓緊機遇窗口,全力參與大灣區建設。切不能再陷入以往“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力”的怪圈。
特首林鄭月娥作出了具有魄力的決定,值得充分肯定。但同時也要看到,“兩城三圈”所涉及的,還只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與內地涉及各方面的五年“規劃”,仍然有較大的距離。特區政府思維、策略有了改變,但改變的幅度仍然不夠大。本屆特區政府任期只有不到一年時間,未來如何利用規劃去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仍然有巨大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