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據新京報報道,繼“印錢催生論”之後,經濟學家對生育政策又出奇論。
近日,某高校教授提出一個設想與建議的方向——在設計養老金領取制度時,應該與生育情況相掛鈎,比如不生育的,退休後只能領取最基本的養老金,生育一個小孩的,養老金標準再相應地乘一個系數,依此類推,設置分級。
當然,該設想對生育的關注值得肯定,但這個藥方開得甚至比“印錢催生”還要離譜。
養老金“繳得多,拿得多”是共識
先說操作性。
儘管中國養老金的制度設計十分之複雜,但在老齡化社會的衝擊下,養老金面臨匱乏之憂,一個基本的理念是要鼓勵公眾多參保,延長繳費年限。
但如果按照該設想的改革方案,勢必模糊養老金制度的政策預期,對公眾參保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挫傷,進一步惡化養老金的收支狀況。
畢竟,無論養老金的具體制度設計是怎樣的,在公眾的樸素認知中,養老金的發放標準主要是應由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共同決定的,即“繳得多,拿得多”。
如果突然多了一個“養老金與生育掛鈎”,繳費人很可能對繳納養老金產生疑慮甚至某種抵觸情緒,按照經濟學常識,政策預期不清晰總是會影響“市場情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