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界華僑聯會會長許洪坤。(中評社 段曉魯攝) |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記者 段曉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與新界林村青年中心於6月28日共同主辦“中華情·回歸路·客家心”專題活動,目的是建立客家人跟祖國的聯繫,帶大家瞭解客家文化特色,並且一起回顧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來的發展變化。新界華僑聯會會長許洪坤分享了年輕時赴英國討生活,如今回港服務的心情。他說,多年的漂泊在外,當踏上家鄉的土地,到處都是熟悉的客家話,這重新燃點了自己的激情,再服務奉獻中盡己所能,用行動表達著對家鄉,對香港,對祖國的熱愛,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許洪坤發言全文如下:
我是一個客家人,曾幾何時,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無數華人的心聲,”河山只在我夢里,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或許祗有漂泊在外的華人,才能切身體會這種情感,當我再次回到家鄉的土地,我就決心用奉獻與熱愛,親近這片大地,彌補錯過的時光。
時間回朔到1975年,那一年剛滿二十歲來自客家農村的我,以勞工的身份來到英國,當時的香港遠不及現在這般繁華,為了維持生計,許多貧困的家庭需要做些改變,更好的生存。彼時香港還未回歸,可以來到薪酬更高的英國打工,是個很好的選擇,我與許多同鄉的人一樣,遠走他鄉。
英國對於初來乍到的人來說,則略顯沉悶,地域文化也相差甚遠,我需不斷調整狀態,尋求進步。於1976年末英磅貶值什為厲害,為求多賺錢,遇到可赴比利時工作的機會,當時比利時工資好比英國三至四倍,在比利時偷偷工作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給自己儲下一點小財富。
回英後就在劍橋市定居,在中餐廳工作兩三年後,就加入一間出入口貿易公司,由一名營銷人員晉升為營業經理,在這八年間,讓我認識了現在的客家妻子,組合了美好家庭。工作上讓我看盡人間百態,認識不少朋友,為我日後的發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1987年我和妻子獨自創業,在塞克福郡一個小村莊里,買下一家炸魚薯條店,其後再發展加上中餐店及肉店在旁邊。每天送完子女上學後,我夫妻兩人就營營役役地工作,年復一年,共做了十五年生意,待子女都入了大學,我倆就決定將生意盤出去後退休。
在英國生活時,除了照顧生意、家庭,我們都有參加當地的華人團體,擔任職務。例如英國崇正總會及劍橋及鄰區華人聯誼會,及參與很多當地的慈善事業。憑著客家人的克苦精神,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遇到的酸甜苦辣,歧視和欺凌,人生百態,早已習已為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華人在英的地位比較低,許多英國人只認識李小龍,甚至還覺得香港是個小漁港,直至90年代,他們看到祖國的改革開放,發展突飛猛進,並走向了富強之路,就漸漸對華人改觀,在我看來,祖國的昌盛富強,就是我們華人堅強的後盾。這些都是我們在國外華人的心聲。
在英國勤奮工作打拼了30多年,雖然可以過著安逸的退休生活,但心內仍有些忐忑,畢竟自己內心,仍是對香港這片土地,有著切割不了的懷念。2008年子女都學有所成,可以自立生活,我倆就決定回港定居。穿梭在香港的街道里,聽街坊講著平凡瑣事,那熟悉的感覺依然不變,為了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參加了新界華僑聯會,擔任首席副理事長職務,希望可以用行動回報家鄉。新界華僑聯會宗旨為愛國、愛港、愛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團結海內外華僑,參與社區慈善,支持地區工作。
能夠為社團出力,閑暇之餘到祖國各地走走,與對口單位多聯絡,多溝通,多交朋友,這就是我最享受的生活。多年的漂泊在外,當踏上家鄉的土地,到處都是熟悉的客家話,這重新燃點了我的激情,再服務奉獻中盡己所能,用行動表達著對家鄉,對香港,對祖國的熱愛,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就是我譜寫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