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
這星期四和星期五亦有“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行,有不同的醫療專家、政府官員代表,以及投資者和業界就醫療健康產業的前景和發展以及機遇交流意見。
所以在《施政報告》中,我們提及在防疫的整個過程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會就國際盛事、經濟活動,以及一些大型活動設定一些針對性方案,讓它們可順利舉行。基於這個政策,我們昨天宣布了與旅遊業界達成一個共識,就是有“團進團出”的針對性方案,由旅遊業界的旅行社領隊或者管理人員來管理旅行團在“團進團出”的針對性方案安排,包括他們可以在領隊的管理下進入不同的場所,例如博物館和主題公園,亦可以進入食肆的指定部分進餐。這個亦是我們希望順利推展經濟活動而制定出不同的針對性方案,希望可以逐步增加多一些活動。
在整個防疫政策中,針對對外和對內是同步進行。對外方面,我們針對譬如是“0+3”在機場的遊客或者回港人士的管理,剛才我亦都說過,大型活動和經濟活動有針對性方案。對內方面,關於香港市民,我們亦會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逐步將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限制,包括在食肆方面,大家都知道,每枱人數上限由8人改為12人,營業時間亦已經全面開放,沒有限制,亦容許表演者的活動。在風險可控下,不同的社交距離措施會逐步按實際情況作檢討,我的目標在《施政報告》中已清楚說明,亦多次對大家說過,就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有序穩妥地盡量把限制逐步減少,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社會活動、民生活動和經濟活動等。
數字方面亦是鼓舞的,例如我們的出入境的數字,十一月經機場的(每日)平均出入境數字,與我們在“0+3”實施前的九月作比較,是2.16倍;入境方面,經機場入境的數字是2.26倍,而在機場入境的外國人,即非香港人、非內地人,比九月“0+3”前是3.55倍。你們可以看到數字是不斷地上升,我們亦會按數字的實際情況和疫情的實際數據不斷作檢討,從而推出的防疫政策。
記者:特首你好。剛才提過政府公布了“團進團出”的安排,暫時只涵蓋旅行團,自由行旅客不包括在內。其實團客和自由行旅客,大家都是旅客,本質上有甚麼分別?剛才說會逐步放寬,初步打算下一步何時會放寬至自由行方面也可受惠?另一個問題,關於醫護人手,醫務衞生局正研究強制一些醫護人員要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年期才可離開公營體系,初步來說,一定年期所指是多少年?對於前財政司司長提到這些年期限制其實可能是一個push factor,反而會令更多人離開醫療系統,亦形容不希望變成“阿茂整餅”,對於這方面有甚麼回應?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