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你好。首先想問關於取消核酸,因為看CHP的網站,其實輸入個案方面,最多是來自中國內地,雖然剛才說是16%,但想問的是理據,放寬一個可能有最多機會輸入個案來香港的地方的核酸檢測(要求),但又維持一些可能比較低風險的地方的核酸或快測要求,理據在哪裡?之後想問疫情檢討,剛才特首說,其實決策要快就可以,但回看沙士時,見到建議的是要成立一個CHP或DH去檢視疫情,可能或者在一些措施上要準備多些物資,是否這樣維持一直檢討就可以做得到?是否沒有一些硬件或人手上的需要去準備面對下一次疫情?最後一條問題,特首可否確保,之後可能面對有任何一個未知病毒,都不會出現有長者懷疑在醫院外凍死,或不停召喚救護車都沒有回應?
行政長官:我重申,任何一個實際情況、一個危機,都是按著實際涉及的一些風險、一些挑戰或元素去處理,沒有一個方案可以處理所有情況。我亦說過,就算你現在寫100個方案出來,一個新現象、一個新挑戰,就要你有第101、第102,甚至第200個方案,所以去解決危機、作應變,我們是考慮剛才所說的不同元素。
另外,我們處理全面復常,跟全世界接軌,其實我們面對一些事情的經驗,很多外國都給了我們一些很好的參考。我們講的是風險可控。大家都知道,病毒仍然存在,但這種病毒可以產生的危險性,大家都知道是減低了,而很多(患者)甚至沒有病徵。我們亦常規化設立一個系統,將它分類為其中一種上呼吸道疾病,這亦是全世界正在做的一個方向和方法。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要復常,不表示我們完全沒有風險。你看到全世界不同國家,突然間都會推出一些措施,大家都在風險和復常下作平衡。這次特區政府所做的全面通關,除了回應了社會上絕大部分人的訴求外,亦向著復常、風險可控之下來推進。所以如剛才所說,我們是有輸入個案,每個地方都有不同輸入個案的數字,但整體來說,風險可控。大家都認為香港要復常,而我們這個系統有序地令大家復常。所以我希望,我們要在整件事情裡,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看到在不同步伐裡,這個結果是符合我們的判斷,亦符合社會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