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記者 段曉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他下午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介紹了編寫《施政報告》時的構思。期間,他還就簡朴房、高端白酒、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是李家超的發言及問答內容:
首先,非常多謝大家來到政府總部,讓我有機會向大家扼要地介紹我在編寫《2024年施政報告》時的一些理念、思考。
整份《施政報告》如果以中文字數來計算是31800字,共有九章、228段。無論用多少時間,這次記者會我希望重點向大家說一說在頂層設計,又或者我的思考和策略方針,以及方向為何如此定下來。因為之後,不同司局長都有他們範疇的記者會,他們都會一一介紹某些範疇的細節,但我盡可能都希望可以滿足大家。
首先,我希望告訴大家我編寫這份《施政報告》時,整體施政理念是甚麼。我已向大家宣布了這次的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我整個施政理念與我上任第一日所說的是有一致性的,包括我是“以結果為目標”,建立一個的確是會做實事、做成事的政府文化,而且我們所說的並非只是一年,亦是說整體方向性,我們希望有延續性地做出結果來。
整個思考中我有三個原則:第一,以市民為中心,以經濟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任何施政,最重要的是令市民受惠,如何滿足市民的需求。當然,每日都會有新問題出現,但如何努力解決我們面對的不同問題,而且定下優次去做,一定要以市民為中心。經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因為很多政策落實都需要金錢。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除了是要落實政府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讓市民在經濟發展中受惠,包括他們的工作發展空間可能更大,賺取的金錢可能更多,他們的夢想亦可能得以達到。
發展可以改善民生,但我的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所以改革衹有進行的時候,並沒有停止的時候,即是說要不斷努力,自我求變、求進。這是長遠的過程,而且要經常自我檢討、自我革新。但在制訂政策中,一定要考慮清楚的是我們要按著香港的實際環境,配合社會大勢周邊的變化,所以一定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不能夠只天馬行空,而是要實實際際,按著香港實情、周邊環境變化,整體世界的大變局而設定我們的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