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勇早年參與區議會選舉的宣傳。(受訪者供圖) |
回歸前夜的陳勇,與很多同伴一樣,晚上的前半截在葵青區,後半截跑到北區迎接駐軍,然後再跑回葵青,一夜興奮無眠。“那種心情,我覺得是所有有血性的炎黃子孫都會心潮澎湃、終於回家的心情。尤其對我這種內地出生的人來說,迎接自己的子弟兵入城,親切、激動、興奮,而且百感交集。”
陳勇說,作為沒有外國背景的香港人,尤其是從內地來到香港的年輕人,在當時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歧視”。回歸之前,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156年沒有自治權,香港總督一直由英國人擔任,其他行政要職也由英國女王指派。英國人為了彰顯身份,住在高高的山頂;為了割斷中華文化在香港的延續,處心積慮去“中國化”;本地高等學府,只能培養他們的精英,阻斷了青年向上流的機會,本地華人最多只能做二等公民,根本沒有民主可言。
“1984年我來到香港,那時候的政府高官,包括社會上最頂尖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外國人。權力和機會都把握在別人手中,中國人的發展有很低的天花板壓著,空間很有限。而回歸令很多香港本地的華人發展機會大大增加。”陳勇說,“尤其像我這種基層子弟。比如以前考大學,港英政府時期學位很少,沒有強大的背景幾乎不可能。但因為回歸,整個政策配合調整、擴招,我們這類學生、以我們的成績,都有資格能考入大學。”
“對於香港人來說,這是天與地的分別”。陳勇說:“從回歸起,我們見證了香港人,尤其是基層的愛國愛港陣營揚眉吐氣。作為香港人、中國人,我們在香港是堂堂正正挺起胸膛,真正成為香港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