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才表示,“九合一”選舉中,台灣內部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綠營與非綠營兩大陣營,非綠營包括國民黨及民眾黨等政黨,非綠陣營基本上支持兩岸開展交流,緩和兩岸緊張局勢。非綠陣營大量縣市長執政的局面,對兩岸接下來的地方縣市交流當然有加分效應。
四川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講師翁明源表示,本次“九合一”選舉展現四大特點:選民政治參與冷漠化;政黨認同影響力下降;“代理人選舉”態勢明顯;“抗中牌”打而無效。
翁明源表示,“抗中牌”或“台獨牌”歷來被視為民進黨的“神主牌”,在其選情遇冷的時候往往成為其逆轉翻盤的殺手鐧。然而,在民進黨選情落後的多個地區,民進黨都祭出了“抗中牌”,試圖翻轉選情,但結果卻收效甚微。“抗中牌”的失效固然在於其議題本身與地方選舉更關注的地方經濟社會問題關聯度不深,難以引起選民的共鳴。但更重要的根源則在於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和平交流和渴望勝過了對於意識形態的對抗。“九合一”選後的政治發展趨勢看,民進黨內鬥爭進入白熱化,台灣政治版圖加速重構,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並存。
翁明源表示,從此次“九合一”選舉所展現出來的民意動向可以看到未來兩岸關係所存在的挑戰與機遇。從挑戰來看,一是民進黨當局將進一步操弄“抗中保台”製造兩岸衝突。由於此次地方選舉的失利,民進黨當局為了贏得 2024 年的“總統”選舉必然會進一步操弄“抗中保台”的話題,通過在台灣民眾中形塑一個“外部敵人”來凝聚選票。甚至為了保住權力故意挑動兩岸關係,製造“緊急狀態”。二是極端“台獨”勢力會借機上位。三是民進黨當局將繼續“引狼入室”。民進黨當局必將更加全面地倒向美國,忠實扮演其遏制中國的“馬前卒”。
從機遇來看,一是台灣民眾普遍反對對立和衝突,渴望和平與交流。二是台灣青年並非“天然綠”。從此次選舉來看,台灣青年有著鮮明的是非判斷能力,並非只選民進黨。三是民進黨所代表的反對兩岸交流的聲音並非台灣政治力量的多數。在此次選舉當中,以民眾黨為代表的“第三勢力”對兩岸交流表達了非常積極地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