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俊傑(來源:受訪者供圖) |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記者 林艷)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菁英會主席凌俊傑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表示,大灣區的加速融合給青年工作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指出,香港青年如果想在大灣區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瞭解祖國,瞭解香港。
凌俊傑指出,青年交流可以有更大的地域空間、思考空間和生活空間。現在有很多的年輕港人在內地創業,其創辦的新華港澳國際青創中心就是服務這些港青的機構之一。從2021年12月正式掛牌運營迄今,入駐項目累計41個,其中包括33個香港項目、2個澳門項目、1個台灣項目、3個內地項目以及1個英國,1個非洲項目,業務範圍涵蓋特色港味餐飲、健康科技、教育咨詢、文創IP、商業咨詢等行業。
凌俊傑表示,兩地政府對青年創業都非常支持,除了目前南沙區推出的青創十條,科創十條等有利於初創團隊發展的優惠政策,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也都參與到了支持當中來。但在稅務、民政、人社等具體的方面,兩地的差異還是客觀存在,需要跨境創業者研究學習,快速適應。他指出,隨著灣區融合的加速,未來除了規則上的互認、互通之外,會不會在稅務、審批等層面有越來越多的互相免除等便民安排,會不會在邊境上有新的融合性的過渡區、試驗區出現,都很令人好奇。
凌俊傑表示,除了港青北上,最近的人才簽注安排也給內地人才來港創造了便利,傑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衛健人才,都限定在副高職稱以上,而且所在工作單位有一定的篩選、審批責任,可以說是非常審慎的一個安排,期待隨著政策實行的推進,促進人才流動的力度能夠繼續加大,簽注的時間限制能夠進一步放寬。法律人才、其他人才,是對香港發展面臨的人才問題的重要補充,隨著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逐漸淘汰“三來一補”、轉口貿易和地產包租,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先進的行業標準必將對更高級的國際人才有更多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