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深刻闡釋,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為世界現代化提供了新理論新範式,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春麗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會不同。實踐證明,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
文章分析,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展現出廣泛性、人民性、協調性、共生性、開放性。
第一,人口規模巨大,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泛性。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在14億多人口規模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人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充分體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廣泛性。人口規模巨大,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超大規模市場,同時巨大的人口規模使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錨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挖掘人力資源潛能,深入挖掘超大規模市場潛力,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和內需支撐。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在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方面的訴求和多層次需要,通過積極創造發展過程人人參與、發展成果人人享有的環境,凝聚起14億多人投身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偉力。
第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也是區別於西方現代化的顯著標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昭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崇高價值追求。西方現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資本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中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導致貧富差距過大、兩極分化嚴重。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強調人民是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和文明的創造者,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既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第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協調性。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堅實支撐,也在全體人民擁有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中拓展了文明發展新境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將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統一到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第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共生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