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網評:最濃的年味兒是團圓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丁兆丹
窗外堆著厚厚的積雪,爐火跳動著熾熱的火焰,一家人圍坐桌邊,舉杯相慶,把酒言歡。甜滋滋的新年團圓滋味,從軟糯糯的湯圓裡、從熱騰騰的蒸屜中,飄然而出,絲絲縷縷,充盈室內,縈繞心間。
迎新春,過大年。要問什麼是最濃的年味,那便是“團圓”。“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謝盡浮名更無事,燈前兒女話團欒”……一首首詩詞歌賦記載了無數濃稠而溫馨的團聚瞬間。幾千年來,“家文化”和“親親”之情在一代代、一輩輩中接續傳承、綿延不絕。年,是中華親情文化的濃縮,蘊含著中華民族共有的情結,凝聚著國人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
時光流轉,團圓年年。隨著社會發展,家庭在變遷,團圓的形式也在變遷。從過去常見的幾世同堂到現在普遍的三口之家,現代中國社會正進入“小家庭時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家庭戶平均規模降至2.62人,一代戶占比已超五成。家庭變“小”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那麼過去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年味還在嗎?
顯而易見。如今,團圓的邊界在延展,團圓的形式更多元。大江南北,線上線下,千家萬戶的團圓,不僅有面對面的相聚相守,還有雲端上的“天涯共此時”。新科技讓團圓插上飛翔的翅膀,超越時空的局限。除夕之夜,一個三口之家和親人朋友約好,同一時間打開視頻直播包餃子,一起“屏上”見。“小家”異地過年,還催生了眾多的“雲拜年”“雲敬酒”“網上全家福”等。各種各樣的“雲上團圓”,只不過換了一種形式和家人共度、和親情相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