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軾“絕筆”再現台北故宮
http://www.CRNTT.com   2023-02-08 15:02:00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據澎湃新聞報導,2月4日起,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推出新一期“人氣國寶展”(2月4日——5月7日),除展出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備受喜愛的人氣文物,兼展出以“羅漢”為主題的館藏文物十餘件,如宋《劉鬆年畫羅漢》、元《元人應真像》、清早期的《竹雕伏虎羅漢》等,呈現不同時期羅漢像的歷史變遷。

  前不久換新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本部院區的“國寶聚焦”(1月5日——3月26日)正在展示院藏“國寶”等級文物——蘇軾《致知縣朝奉尺牘》,據介紹,該作為北宋文豪蘇東坡存世墨跡當中最晚年的一件作品,素有“絕筆”之稱。

  “國寶聚焦”展蘇軾“絕筆”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國寶雖然也經常安排於各種展覽中展出,但為了讓來訪者不論何時到院都有機會深入欣賞國寶,故專辟一室推出“國寶聚焦”系列展覽,每季選展一件書畫國寶於此專屬的展間展出。

  蘇軾《致知縣朝奉尺牘》為北宋文豪蘇東坡存世墨跡當中最晚年的一件作品,素有“絕筆”之稱,也是院藏“國寶”等級的文物之一。尺牘,也就是今日所謂的書信, 受信人據考是蘇軾好友杜孟堅。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心境如何?人在哪裡?書法的藝術表現又當如何欣賞?希冀透過本展文圖並陳的鋪陳和展示手法,對蘇軾其人其藝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瞭解。

  蘇軾《觀潮》“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文才甚高,所作詩文多為讚賞傳誦,迄今不止。《觀潮》詩,又名《首尾吟》,一說是蘇軾臨終前書與三子蘇過(1072-1123)的絕筆詩。文字饒富禪意,心境豁達透徹,或可藉此窺探書寫《致知縣朝奉尺牘》時達觀的心理狀態。絕筆,或指臨終前手稿,或指最精彩的詩文字畫,此取前意。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詩文書畫俱成大家,黃庭堅(1045-1105)譽其書法為宋朝第一。

  元符三年(1100),蘇軾獲詔返京,翌年抵金陵(今南京)前書此札答覆“知縣朝奉”,據考即為杜孟堅(生卒年不詳)。蘇軾與杜氏一家四代互有來往,是以文字簡約凝練,情感真摯深刻。間架左低右高,用筆雄健。

  黃庭堅評蘇軾早年書學《蘭亭序》,中年轉學顔真卿(709-785)、楊凝式(873-954)書法,為北宋第一。細觀《致知縣朝奉尺牘》的用筆、間架,不僅承襲晉唐傳統,“人”、“令”、“愛”捺筆“一波三折”的寫法,似又與北宋周越(生卒年不詳)有關,是以自謂“落筆已喚周越奴”,從中可見書學淵源及其書藝的演繹變化。

  元符三年(1100)正月十三日,宋徽宗(1082-1135)即位,大赦天下。蘇軾獲詔後自儋州(今儋縣)返京,七月二十八日病逝常州。終其一生,宦海浮沉,行蹤漂泊不定。晚年撫今追昔,題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