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2月24日電(記者 張穎齊)中正紀念堂園區的轉型與改造,以及蔣介石銅像存廢受到矚目。台灣現代建築學會、都市設計學會、景觀學會共同發起的“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2、23日分為學生組與社會組,進行各15件作品的決審會,不少提案提出保留蔣介石銅像、放在地下層,預計3月10日公布評選結果。
位在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的中正紀念堂,原址1905年為日據時期的台灣軍山砲隊基地,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廢除,1950年成為陸軍總司令部、聯勤總司令部與憲兵司令部所在地,蔣介石於1975年4月5日逝世後,“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當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
中正紀念堂起造於1976年10月31日,1980年3月31日竣工,1980年4月5日啟用開放,全區25萬平方公尺,紀念堂主堂體高70公尺,園區廣場前方兩廳院稱為“藝文廣場”,廣場南北側另建有戲劇院及音樂廳,除供民眾休憩外,也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吸引海外遊客觀光,大門口匾額曾從“大中至正”改為“自由廣場”。
如今隨著促進轉型正義、撇除威權主義風氣興起,蔣介石銅像的存廢被廣泛討論,此次“競圖活動”有許多提案將蔣公銅像放到地下層,減少高高在上的崇拜,也有提案結合高齡住宅、或讓中正紀念堂轉型為地震或戰爭時的避難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