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退役海軍上校、軍事雜誌資深撰稿人楊于勝。(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7日電(記者 鄭羿菲)214金門撞船事件後,中國大陸否認“禁止、限制水域”,台退役海軍上校、軍事雜誌資深撰稿人楊于勝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從軍事層面來看,他擔心或許只是先手,後續的“漣漪效應”才是台灣該設防的。假設大陸硬著來,有沒有可能讓海警船開到“海峽中線”執法?收集台灣海峽水文,讓無人潛艦試航?甚至是常態巡航釣魚台維權的船艦執行完任務後,編隊繞行台灣東部海域?
楊于勝說,台灣海巡的船艦噸位、數量都比不過大陸海警的船艦,當兩岸惡意螺旋上升,要如何硬碰硬對壘?當量與質的優勢都不在“我方”,“國防部長”邱國正第一時間表達“軍方不介入”就是相對聰明的作法,否則只會造成自己兵疲馬困。
楊于勝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曾服役22年,備役海軍上校退伍,曾於夏威夷亞太安全研究中心進修區域安全合作;兩度赴美接艦,2013年退役,現為防務觀展評論與防務雜誌資深撰稿。
楊于勝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214金門撞船事件,大陸其實是看民進黨政府、“海巡署”等相關執法單位回應後,才作出相應作為,如否認金廈“禁止、限制水域”、大陸海警登檢觀光船,或是3艘海警船巡駛在花東外的24浬鄰接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