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梁正中。(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4月25日電(記者 方敬為)台灣自今年4月起調漲電價,北台灣隨即在4月15日起,連日頻繁跳電,引發“缺電”議論。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梁正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雖然官方強調跳電不代表缺電,可是從頻率來看,不免難以讓人信服,加上未來能源政策以燃氣發電為主,在核能停用,其他再生能源比例短時內又無法提升的情況下,台灣的發電成本會越來越高。
梁正中認為,台灣未來的電價勢必得再調升,工商界的成本壓力會更大,民生物價也恐怕隨之上揚,倘若真的“缺電”,在能源捉襟見肘的困境之下,台灣的產業可能就要考慮外移,否則以當前的能源政策而言,恐怕無法支撐經濟發展,業者在台灣面臨能源不足、能源價格攀升的問題,不得不出走,民生用電同樣也會有負面影響。
梁正中,成功大學化工研究所博士,曾任逢甲大學環工系系主任,研究專長包括空氣污染控制、大氣反應與傳輸、環境品質分析、室內空氣品質等。
台灣電力公司於今年4月15日晚間,有4部機組接連出現故障問題,加上夜間缺乏太陽能發電,造成電力供應吃緊,備轉容量率一度低至3%,北台灣瀕臨停電、限電危機,包括桃園市、新北市陸續發生部分區域跳電災情,台電並啟動需量競價,向用電大戶請求支援,包含台積電、核一核二廠,以及台中渦輪柴油發電、水力發電等,台灣的能源政策再次引發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