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委賴士葆接受訪問。(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21日電(記者 俞敦平)中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近年來非常關注台灣AI發展的相關議題,並在選區內開設多起AI相關課程,推動AI走入社區,提升民眾的數位素養和競爭力。21日上午接受中評社專訪,分享他眼中台灣未來AI產業的發展與面對的挑戰。
賴士葆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博士,6屆資深“立委”,歷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國大代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執行長、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團總召等。
賴士葆20日下午和國民黨2024大選副手候選人趙少康舉行了AI座談會,會中兩位得出了,台灣在資訊通訊科技(ICT)和晶片產業上有著世界領先的地位,但在人工智慧(AI)的核心領域,如演算法開發和數據科學,卻相對落後。這不僅影響了台灣的產業競爭力,也牽動了台灣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育。要如何提升台灣在AI領域的實力,並培養出符合未來需求的AI人才,是一個迫切且重要的課題。
賴士葆21日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台灣目前的AI產業主要集中在硬體方面,如伺服器代工和晶片製造,而忽略了軟體方面的發展。他認為,台灣的軟體投入太少,政府的預算也逐年降低,導致台灣在AI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上遠遠落後於中國大陸。他舉例說,台灣的“經濟部長”都只知道Chatgpt這種語言上的生成式的AI,卻忽略了繪圖生成式和語音生成式的AI,這些都是很有潛力和價值的領域。
賴士葆也批評,台灣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AI資料庫,也沒有利用好台灣在知識領域的優勢,而只關心AI晶片的銷路和供應鏈。他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的主政者沒有遠見,沒有像當年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等人那樣有著長遠眼光,並有勇氣和決心去打造台灣的AI產業的技術官僚。他呼籲,台灣應該要有企圖心,要學習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經驗,要走出台灣,放眼全世界。
另一方面,賴士葆也談到了許多專家認為的台灣在發展AI上的先天劣勢,就是使用繁體中文。專家們普遍認為,網路上大部分的資料是英文,中文雖然第二高,但其中繁體中文比例很低,只佔網路的資料量不到0.3%。這對於AI發展至關重要的繁體中文的資料科學和自然語言處理上,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賴士葆認為,台灣在推行雙語政策上,要如何平衡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他也認為,繁體中文有著和過去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傳承,能體現中文文字之美,是台灣和使用簡體中文的中國大陸的區隔,這也是一種優勢,而不是劣勢。
賴士葆主張,台灣要加把勁,要保留繁體中文的文化,要避免出現像台灣“中研院”先前公布的大型語言模型,將“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和“國歌”錯誤地替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況。他也提到,未來透過AI的翻譯技術漸趨成熟後,讓中文和英文的溝通沒有障礙,那自然也能解決部分繁體中文資料量不足的困境。
最後,賴士葆也談到了台灣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問題。他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有重量大於重質的情況,因為過去廣設大專院校的政策,導致教育資源的分散和浪費。他認為,AI的發展需要尖端集中,需要大量資金培養部分人才,需要政府和產業的合作和投入。他建議,政府可以像當年成立台積電那樣,出一部分的錢,找業者也出一部分的錢,成立一個AI發展中心或發展AI的大公司,然後跟學校合作,建立一個AI人才的培育體系。
賴士葆也認為,台灣要學習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產學合作模式,要更多官商、產學合作,不要怕被攻擊官商勾結,要合法的讓廠商有錢賺,要一起來打造台灣的AI獨角獸,下一個“護國神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