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方的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夥伴網絡
面對可能加劇的經濟脫鈎與制裁壓力,中國需採取以下應對措施:第一,加強區域一體化,在亞洲地區發揮經濟支柱作用,涵蓋貿易、基礎設施、能源共享及技術交流等領域,為區域內國家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撐。第二,強化RCEP框架,深化與東盟等國的經濟聯繫,構建獨立於美國的區域經濟體系,削弱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影響力。第三,構建全球夥伴網絡,深化與南南合作夥伴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尤其是在非洲、拉美和中東,這將有助於獲取資源和市場,同時增強國際支持,緩解美方的施壓。第四,氣候政策合作,與歐洲在綠色技術和氣候治理上加強合作,推動建立公平的多邊氣候治理體系,提升在氣候議題上的話語權,削弱美國主導地位。
美國視技術為國際競爭的新高地,強調其需置於嚴密的保護網下,並與國家戰略無縫對接。特朗普率先邁出了與中國科技領域解耦的步伐,不僅動用了現行法律體系且不斷推行新立法,還充分利用總統行政權,對中國採取了一系列諸如出口管制、投資約束等“限制性”解耦行動,目的是培育本土科技實力,聯合盟友及夥伴共同構建對中國的科技圍堵,穩固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導權。〔12〕對此,中國可加速高新技術與創新領域的多邊合作,深化與俄羅斯、中東、歐盟等國家的科技合作,推動科技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美國科技的依賴。特別是在新能源和碳中和領域,加強與俄羅斯及歐盟的標準制定和技術合作,構建自主的技術支持體系,形成與美式標準抗衡的國際技術規範,培育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替代性科技生態系統,保障技術供應鏈安全,掌握國際技術競爭主動權,為未來全球科技秩序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俄朝的角色:對美國戰略擠壓的應對與合作潛力
由於特朗普對中俄朝的態度更加強硬,俄朝兩國的戰略選擇將極大影響全球多極化格局。俄羅斯憑藉能源、軍事和技術能力抗衡美國,通過與中國深化合作分散經濟壓力,增強其在美俄對抗中的話語權。〔13〕朝鮮因其地緣政治地位和核能力在東亞安全中占據重要位置,擁核與其政權存續高度相關〔14〕,中方可通過經濟援助和戰略協作穩固朝鮮政權,增強與朝鮮的合作。軍事方面,俄朝可能繼續強化防禦態勢,推動聯合軍事演習,以應對美在亞太擴軍,展示區域安全掌控力。俄朝的軍事協作或演化為實質性戰略聯盟,且在情報共享、防空系統部署等領域合作深化。科技與網絡安全方面,中俄朝合作可有效緩解特朗普對中國高科技封鎖的不利影響,通過聯合研發與技術共享,彌補技術短板。中俄在軍事技術與信息安全上互有優勢,將助力提升共同網絡防禦能力,而中國在5G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也將助力俄朝科技進步,共同捍衛信息主權。中國與俄羅斯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成為踐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的新型國際關係之典範,兩國在全球眾多重大議題上保持高度一致,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對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的宏觀格局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5〕此外,中國與朝鮮更是友好鄰國,兩國關係源遠流長,傳統友誼深厚。因此,若特朗普二次執政的政策更強硬,中俄朝合作將更深入,且涵蓋能源、軍事、技術、外交政策協調和網絡安全等領域,構建針對美國的多維度制衡體系,推動亞太地區“去美國化”趨勢,形成戰略自主的區域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