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舉行於10月30日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評社 徐夢溪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李娜)中共中央舉行於10月30日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談到中美“脫鈎”和新發展格局問題時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並強調,關鍵要練好內功,並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就一定能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
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但在中美關係存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中國應如何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是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此,韓文秀在發布會上表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確實需要適宜的外部環境。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間的經濟聯繫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鈎”根本不現實,其實真正想脫鈎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他還介紹道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衝擊的背景下,中美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了16%。
今年5月,習近平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筆者注意到,《建議》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
一方面,深入參與國際循環,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共中央通過新聞發布會再次強調,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絕不動搖。通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會。“我們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托國內強大市場,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科技自立自強與我們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也是一脈相承的,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封閉式的創新,今後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面向未來,中國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將會越邁越大。
筆者認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極其複雜的國際形勢,要破解許多難題,會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從世界大勢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從我國發展看,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對外開放。中國致力於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未來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既有利於中國自身發展,也有利於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