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中評社 陸文煜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陸文煜)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於11月12日在北京舉行。在當天下午的一場分組討論中,兩岸學者就“中華文化與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議題展開熱烈探討。學者們普遍認為,中華文化能夠為促進兩岸進一步融合發展發揮巨大合力作用。當下,隨著新媒體行業的發展,文娛、影視、美食等文化軟實力的傳播為兩岸地區的民族認同提供了更多的共鳴與認同感。未來要進一步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構建起兩岸同胞的精神文化紐帶,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永紅表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目的,就是要增進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以“鑄牢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厚植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當前兩岸融合發展,還存在台灣民進黨當局敵對政策的嚴重制約與阻礙、兩岸雙向融合發展局面尚未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發展局面尚未形成、未能形成經濟、社會、政治等各領域融合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未能充分發揮特定區域在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等問題。對此,唐永紅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堅持“同等待遇政策取向”,以增進“共同利益、國家認同”為目的;二是堅持“差別化待遇政策取向”,以“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前提;三是堅持“以民逼官政策取向”,以“群眾路線、民間交流”為路徑;四是堅持“操之在我政策取向”,以“同等待遇、單向融合”為先導;五是堅持“試驗示範政策取向”,以“整體+區域兩條腿走路”為方式。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長李環表示,目前國際、國內環境的複雜嚴峻,兩岸融合發展目前存在兩大挑戰:一是地方行政管理能力的缺失。即中央政府囿於政治現實,無法對台灣地區有效行使行政管轄權。這就使得兩岸融合發展是單向的、在大陸地區進行,不是雙向的、也可以在台灣地區實現。而大陸實行融合發展的 政策完全取決於在大陸台胞、台企等的情況,因為有人流、物流、資金流才談得上融合。二是意識形態的影響。“台獨”勢力抗拒融合發展可能給台灣帶來的社會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台獨”勢力操弄民意,利用法律制 造“寒蟬效應”等,使得兩岸交流受到政治因素干擾、意識形態影響,時有不通不暢,影響融合發展進程。未來,兩岸仍需要堅持積極主動地交流,持續提升大陸軟實力的影響作用,借鑒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經驗以及持續推動統一問題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