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學2023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中評社資料圖) |
在兩岸文化認同上,可以再次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從“語言文字教育”樹立先聖先賢嘉言美行及典範人物事跡:從“歷史地理教育”認識大陸山川文物的富美,來激發台灣百姓對大陸的繁榮昌盛,感到充滿驕傲的榮譽感、認同感、與歸屬感。
在兩岸的交流上,可以深化和擴大,讓更多台灣的青年學子,有機會能踏上祖國的土地,親自感受,並參與相關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建設,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連接起來,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如此可以加速兩岸融合的步伐,為打造共同的美好生活而持續努力。
二、外在素來看,兩岸認同是對“制度”的認同。“一國兩制”的最大前提是:要先承認“一國”才有所謂的“兩制”可談。所以從1992年的“九二共識”開始至今,大家多圍繞在對於“一國”做討論較少從“兩制”的方案上,做較深入的規劃。但是,台灣對“一國兩制”最大的疑慮在於不知道“統一後的台灣”是什麼樣的情況,所以在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一般人會趨向保守的選擇“一動不如一靜”。事實上,如果對兩制的台灣方案,能有較為具體的規劃,台灣同胞也能適時提出自己的需求,構建一個對於兩岸最有利、最具發展性與前瞻性的兩制方案,應該會比只談“一國”的定義,在台灣更具有現實層面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提到“一國兩制”時,提出五個“充分”,也就是:“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台灣同胞應該掌握好現階段的機遇,以這五個“充分”作為當下兩岸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遵循的準則,提出具體可行的兩岸共存共榮方案,共同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才能早日達成祖國完全統一,讓百姓都過上更美好富足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