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分析,上述情況會給兩岸關係產生幾方面的深刻影響。第一個是兩岸的法理定位,會從很久以前的雙方同屬“一中”逐漸演變成雙方是各自不同的國家。這個趨勢其實從李登輝的後期開始逐漸成長,經過民進黨兩次執政到達一定的高峰。現在賴清德的做法,還很明顯地是要推動所謂的“台灣主體性”,這不只是政治和文化分隔,還是民族分隔,也就是“台灣主體性”已經跟所謂的“台灣民族主義”混合在一起,逐漸的就會變成“台灣民族主義”對撞“中國民族主義”或者“中華民族主義”,兩岸的衝突就會從過去所謂的“政治制度優劣”競爭,逐漸演變成“族群的衝突”。與“政治衝突”能夠靠政治協商或妥協得到一定控制甚至解決不同,“族群的衝突”因為“你我”區分明顯,一旦發生衝突後果會相對嚴重,不是一時半刻,或者通過政治的溝通協商就可以有效處理。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台灣可能會和中國大陸發生“民族主義對撞”,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不利。
第二,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很明顯會延續蔡英文時期依靠美國的做法,甚至是“一面倒”,這會讓他更加順從美國,然後在兩岸關係上採取若即若離的態度,這樣也比較符合他想要形塑“台灣民族主義”的企圖。
最後,賴清德會希望借著兩岸的功能性合作,包括ECFA,讓台灣可以從中獲得一定利益。但是在政治上面賴清德將“寸步不讓”並朝自己堅持的方向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