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管中閔以數據打臉綠 ECFA對台非常有利
http://www.CRNTT.com   2024-06-02 00:21:44


管中閔1日到新竹“青雁成長營”演講。(中評社 盧誠輝攝)
 
  他指出,第三個時期是2009年到2016年的馬英九執政時期,當時兩岸在2009年開放直航,2010年兩岸簽訂ECFA,2013年展開兩岸服務貿易協定、2014年發生太陽花學運、2016年兩岸協商中斷;第四個時期是2017年到2023年的蔡英文執政時期,2018年美國對大陸實施一連串的貿易限制措施、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已達1889億美元,順差達1047億美元。

  管中閔認為,從這四個時期可以看出,不論台灣對大陸採取什麼政策,即便是後來兩岸協商中斷、互不往來、怒目相向,卻從來沒有改變過台灣對大陸的經貿出口,所以不管政策上的口號怎麼喊來喊去?並未影響到兩岸的經貿往來,這是兩岸在產業和經濟間,因互相需要而自然產生的結果,但現在外界已給兩岸經貿賦予太多的政治解釋。

  管中閔強調,兩岸經貿往來並沒有受到政治口水的影響,當執政黨用政治手段越想阻斷它,兩岸經貿反而增加得更快,這從蔡英文執政時期老是在喊“抗中保台”,但當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卻超過1000億美元,所以政治和經濟根本是兩碼子事情,雖然政治的確會影響經濟,但在雙方都有利的情況之下,所有的政治口號都無法影響兩岸的經貿往來。

  他提到,兩岸經貿從1992年到2023年這32年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成長了將近10倍,而對其他國家只成長了4倍,台灣從2020年已成為大陸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區,當民進黨完全用政治去批評別人的時候,是多麼禁不起檢驗?

  管中閔表示,ECFA是兩岸經貿往來自然演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ECFA開始談判的時候是馬英九執政初期,當時是全球經融危機的時候,台灣的經濟也受到影響,整體出口減少了20.32%,所以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政府想辦法去嘗試貿易談判,幫台灣廠商找到更好的出口發展機會,是很自然的政治決定。

  管中閔指出,所謂的ECFA是非完整的貿易協議,僅為架構協議,雙方為提早取得降稅效益,而提出早收清單(Early Harvest),針對雙方比較沒有爭議的產業和產品,立刻或逐年開始進行降稅;而當時大陸對台灣共開放539項貨品項目與11項服務項目,台灣也對大陸開放了共267項貨品項目與9項服務項目。

  他說,民進黨政府老是喜歡講對等,那為什麼大陸對台灣開放539項貨品項目,而台灣卻只對大陸開放了267項貨品項目?當時ECFA會達成如此不對等的開放項目,是因為大陸讓利的結果。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2013年簽署,但後來卻因太陽花學運而未曾實施,兩岸貨品貿易則從未達成協議,最後兩岸在2016年之後,已不互相往來。

  管中閔強調,現在大家ECFA講來講去,其實講的都是早收清單,因為衹有早收才有項目,而ECFA會停留在早收,完全是台灣的政治問題所造成。管中閔也以早收實施前後的2008年到2010年與2011年到2013年,針對早收前後3年的實驗組(每一章中各款早收貨品)與控制組(各章中各款非早收貨品)進行交叉比對,並在考量“各年出口金額均依出口物價指數平減”的情況下,進行詳細分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