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關注:兩岸專家剖析“台獨”史觀的危害
http://www.CRNTT.com   2024-08-22 00:17:35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台灣民族論”的實質是“島國認同”

  華中師大台港澳與東亞中心副主任彭韜指出,在台灣,一些人提出了“台灣民族”的概念,試圖通過地理上與大陸的切割來形成“島國”認同。這種觀點是民進黨當局和“台灣民族主義”者故意歪曲事實、挑起兩岸民族矛盾的結果,也是“台獨”分子的慣用手法。他們通過改變“台灣人”的概念,將地域認同轉化為政治認同,試圖通過地理上與大陸切割來形成“島國認同”。“台灣民族主義”者通過改造“台灣人”的概念,將“台灣國家民族”這一“國族認同”通過偷換概念、張冠李戴、歷史重述等手法灌輸給本同屬中華民族的台灣民眾。這樣,中華民族的“國族意識”被剝奪、削弱、偷換,“台灣國族認同”逐漸興起並壯大。在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和學者的推動下,這種認同上升為“台灣國家意識”。這一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兩岸政治對立,嚴重阻礙了台灣同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傷害了兩岸民眾的感情和團結。

  “台獨”史觀建構的終極目的是把中國“敵人化”

  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會長顧祖華表示,“去中國化”把“中國”塑造成了“台灣”的敵人。“去中國化”是“台獨”史觀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台獨”運動的必然手段和方法。“台獨”運動過程中,特別是民進黨執政後,不僅從歷史政治上“去中國化”,而且在文化、社會、法律層面把中國“敵人化”。近年來島內發生的“去蔣”、“去鄭成功”、“去孔”,都是為了按照“台獨”史觀,虛構“台灣歷史敘事”,推導出“台灣民族”的需要。2021年,民進黨當局主導拍攝了一部電影《卡斯羅》,把台灣少數民族描寫成與外國直接簽署條約的主體,暗指台灣少數民族獨立於清朝的統治。今年年初,又編排了一部美化荷蘭殖民侵略,打造“台獨”史觀的戶外大型“歌仔音樂劇”《1624》。更令人警惕的是,由“台獨”分子曹興誠出資打造的《零日行動》十集連續劇即將上演,該劇描述的是大陸攻台前一周島內的慘景,直接把大陸塑造成台灣的“敵人”,是台灣的“侵略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