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發展綠色經濟 莫被捆住手腳”的社評說,在最近舉行的中美戰略及經濟對話中,氣候、能源及環保等成了兩國未來合作的新亮點,簽署的備忘錄為開拓“綠色”合作打下基礎。“綠色”合作同樣是香港與廣東的重點合作領域,兩地協議共建優質生活圈,關鍵是通過環保締造潔淨的生活環境。採取綠色發展模式及開發綠色經濟,也日漸成了國際的新經濟關注點。
社評表示,近年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上亦出台了不少政策,尤為重要者是在“十一五”計劃中,設定了五年內單位GDP能耗降低約兩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一成等目標。據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百分之三點三五,降幅同比提高零點四七個百分點。之前至○八年為止三年間降幅累計約一成,年均降百分之三點四五,與今年表現一樣,均未及達標所需的逾百分之四年均降幅,顯見節能減排工作仍任重道遠。
社評指出,另一方面,還要研究節能減排的客觀條件,更必須與發展並進:由發展帶來的問題,只能由政策引導深化發展來解決,絕不能由抑壓發展來達致目標。也正因此,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大國,均不肯接受歐美提出的設立減排指標建議。節能減排可以幾個途徑達致,主要的有提高技術及調整結構。從上半年的情況看,結構節能佔總節能量約三分之一。這是來自耗能大戶工業的增長大幅放緩,超過了GDP的總體放緩;上半年包括工業的第二產業,在GDP中比重同比下降了零點八個百分點。在工業內部,六大高耗能行業產值只增百分之四點二,增幅回落逾十個百分點。
顯然,結構性降耗來自經濟周期的影響,因此基礎並不牢固而且是可逆的。經濟已見V型反彈,在投資主導的復甦中,能耗很可能不減反升。從長遠看,想達致持久的節能減排,還是要依靠有關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這方面中國已採取不少措施並作出了巨大投入。例如在刺激經濟方案中,用於節能減排及環保等綠色領域的中央投資,便逾二百億元,另外還有三百多億元專門用於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同樣有助節能減排。
社評認為,中國作出的種種努力,不單會為達致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根基,還可在國際間提高中國的綠色形象。已有美國評論指出,中國的大量投入及所掌握的技術,有可能令它在使用清潔能源中領先。的確,中國對風能、水能、大陽能的高速開發,對超高壓輸電網,超超臨界火電站、超導電纜、高速鐵路和三、四代核電站的研製建設等,都可令其成為有關領域的拓展先鋒。由此不單可帶來良好的環保效果,還可產生大量新的商機及國際競爭力。綠色產業必將是後金融風暴復甦期的新經濟增長點,和各國企業必爭的新一輪發展制高點。按目前情況看,中國在這場競爭中亦有一定的實力,故宜好好掌握良機。
社評稱,還須注意中國仍處在工業化階段及總體發展初段,與發達國早已進入後工業服務型經濟不同。隨著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別是能源資源密集的大件消費(如住房、汽車等)日益流行,人均及單位GDP能耗都會上升。這是符合發展規律的,故若因此而未能達致計劃中的降耗指標,亦不必過分執著。總不能削足適履,為環保而拖住發展及改善生活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