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調高評級彰顯兩地融合優勢”的社評說,評級機構穆迪昨日分別將中國內地及香港的主權評級展望,都由“穩定”調高至“正面”。穆迪在雙雙調高內地與香港的主權評級展望時,凸顯了兩地之間的經濟關聯,既說明兩地在應對金融海嘯方面表現突出,令評級機構對兩地的經濟前景有信心,更顯示香港經濟之所以能夠在海嘯後迅速回穩,中國因素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本港不應妄自菲薄,而應看到自身的優勢,抓住內地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加快兩地的經濟融合,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既帶動香港的轉型,也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社評指出,一個國家或經濟體主權評級的升降,不僅關係其借貸成本,而且反映國際權威機構對其未來前景的看法,對於投資決定有重要的參考作用。不少國家在金融海嘯後元氣大傷,主權評級亦相繼下調。反觀中國在海嘯後重拳出擊,推出四萬億刺激經濟措施,提振了國內經濟之餘,更為全球經濟帶來貢獻。同時,中央藉金融海嘯之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顯示出謀劃長遠的目光。隨產業結構完善,內需市場的擴大,將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穆迪正是看準中國發展的前景,調高中國主權評級展望。穆迪的看法在國際層面有一定的代表性。
社評表示,本港同樣獲得調升主權評級展望,原因是本港擁有龐大的財政儲備及極低的負債,說明當局嚴守審慎理財的原則,確保財政穩健的方向,獲得認同。不能忽略的是,本港屬於細小的外向型經濟,受外圍影響極大,在歐美自顧不暇之時,風光這邊獨好的中國自然成為本港的重要靠山。穆迪亦強調中國因素對本港經濟的重要作用。現時兩地經濟已是密不可分,恒指過半市值屬於內地企業,貿易、專業服務、旅遊等支柱產業都要向北望。香港的前景將視乎與內地經濟的融合程度,視乎能否將龐大的經濟腹地轉化為本港的市場。
社評認為,穆迪對本港的正面評級,顯示國際評級機構看好兩地融合的方向,對本港前景有信心。這種看重融合的觀點明顯與本港社會的憂慮大異其趣。外人往往較能客觀地看到我們的優勢和不足。因此,香港應有信心,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加強兩地在金融、貿易、服務等範疇上的合作,加快各項跨境基建如高鐵、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密切兩地的人流物流交往,為香港的經濟發展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