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經濟主宰大選 中日合作兩利”的社評說,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林兆鑫,昨在區域法院承認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涉及侵吞病人給港大的捐款近400萬元。林兆鑫案不僅損害港大醫學院名譽,而且令一名醫學權威成為罪犯,令人惋惜。由於醫學院私家症制度缺乏監管,漏洞處處,變相縱容有關人士從中鑽空子圖利。制度漏洞一日不堵塞,類似的案件難免重演。當局必須吸取教訓,加強監管私家症,防止院校各自為政,制定劃一指引,進行規範化管理,既為防止公帑損失,亦有助相關人士免墮法網。
社評指出,林兆鑫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方面因為大學教授的薪金及醫療開支等都來自公帑,有人從中獲利不單是大學的內部事宜,更涉及公帑運用;另一方面,港大醫學院多年來在醫學研究上成就卓越,在國際上亦有較高評價,港人一直引以為傲。這次有前醫學院院長因詐騙而被檢控,對港大以至本港的學術界造成傷害。林兆鑫本身是國際腸胃專科權威,在學術界享負盛名,本來可以為本港的醫療研究、作育英才作出更大貢獻。然而,卻因為一時貪念而身敗名裂,對他個人、對整個社會都是極大的損失。
社評表示,應該看到,社會不應因為這次事件就否定私家症制度。醫學院教授以私家症的形式為病人診症,在不少國家都有類似安排,讓教授及學校能夠通過實際診症教學相長。問題的關鍵,是本港院校一直缺乏制度去規管私家症的分賬、財務等安排,各院校自行其是,甚至連一套指引亦欠奉,致令有關漏洞為有心人所利用。如果校方一開始已有完善的制度,相信詐騙事件是完全可預防的。雖然事發後港大已提出了不少改良方案,但多屬技術性的改善。其實,私家症收費涉及公帑,當局應負起監管之責,不能繼續讓各校自行其是,而應制定統一規範,並且盡快建立一套詳細登記病人診治過程、保存翻查病歷的電腦系統,改善管理質素。
社評又說,大學的知識應該為社會所用。近年各院校紛紛走出象牙塔,參與更多社會及商業事務,除醫學院外,不少學系如工程、法律、社會科學等教職員,都經常參與校外機構委託的顧問及研究工作,有助師生將知識結合實際運作,學以致用,亦為學校增加經費,值得鼓勵。不過,過去大學的一些商業性業務分帳及監管措施一概由各自學院處理,但各院校準則各有不同,容易造成混亂,而且亦不利管理。當局應作出統一的規範指引,讓全港各大專院校有所依從,釐清制度上的灰色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