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主持開山50周年活動。(照片:佛光山提供) |
吳伯雄感性指出,他父親一生行醫、從政,都不算什麼;巧遇大師,施予援手,才是最大功德。“而這福報落在我身上”,他指出,大師不忘舊恩,接引他擔任國際佛光會總會長,為他帶來重大影響,“搞政治的人往往變壞,至少我沒有變壞”。
曾任“教育部長”的楊朝祥,因為感佩大師的教育理念,答應接掌佛光大學。現在他常得意告訴別人:“因為我有慧眼,才挑選佛大當人生第二職場。”
楊朝祥憶起首次和大師交流辦學理念時,大師提出“辦一個有現代意涵的書院大學”,讓重視全人教育的他非常心動。他特別感謝大師充分授權,讓他全力經營學校,讓校園蒸蒸日上。
最讓楊朝祥難忘的是,大師常一言驚醒夢中人。如“情願用到壞掉,不要擺到爛掉”、“不要因小失大”、“辦學不能唯利是圖”,前者讓他大膽開放佛大校園,資源讓社區居民共享;後兩者讓他力排“調漲學費”聲浪,堅持採公立大學收費。在少子化危機下,佛大招生率不降反升,今年申請入學招生率勇奪私校冠軍,在所有大學中也排名第二。他感佩地說,這一切都要感謝大師的智慧遠見。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則是因為父親是佛光山資深功德主吳修齊居士的助理,間接與大師結緣,年幼時常穿著可愛的裙子,跑跑跳跳出入佛光山,親眼見證開山初期一磚一瓦砌築佛光山的艱辛歷程。她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巡視山上工程後,總會向吳修齊叨念“這個夢為何要做那麼大”,語氣中有著不解、不捨,也有著欽佩;而今,大師的“夢”已一一完成,印證“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身為大學掌舵人,蘇慧貞特別羨慕佛光系統大學走出自己的風格,包括提倡“飲水思源、眾生平等”、師生“如師如友、如父如子”,這是宗教家辦學才有的特色。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則發揮自己的政治專業,替大師長期蒙受“政治和尚”的誣蔑叫屈。他強調,從政治學角度,政治的目的在“讓大家過好日子、去除分別心”;大師長期透過關懷政治,教導民眾守五戒、無分別心、相信因果,猶如聞聲救苦的觀世音,不斷散播善種子,致力社會祥和,表現了一個愛台灣者的責任與承擔。“在大師身上,我親眼看到了政治的‘正知正見’。”
“人間佛教和兩岸和平,關係密切。”張亞中表示,兩岸法理上的內戰始終未見平息,大師出於慈悲,奔走兩岸,把人間佛教帶到對岸,冀望對岸人人成為人間佛教信徒,就可減少兩岸兵戎相見的悲劇。他也邀請所有佛光人,幫大師完成“兩岸走向永久和平”、“人間佛教在大陸生根”的大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