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楊志誠:雄三顯非誤射但可化危機為轉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4 00:29:20


前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志誠。(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7月4日電(記者 林谷隆)針前7月1日發生的台灣海軍誤射雄三飛彈一事,前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志誠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雄風飛彈是台灣最重要的武器,在發射程序上控管應該相當嚴密,但該飛彈發射範圍沒有跨越台灣海峽中線,依照現代科技能力,其射程顯然做過審慎估算,是有意而非意外。不管是蔡政府有意,還是有人故意要挑起兩岸事端,時間點選在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期間,動機就頗令人玩味。

  楊志誠強調,雖然這起事件變成兩岸關係的危機,但只要蔡政府願意向大陸做“負責任的說明”,也主動協調溝通機制再重啟,就能將危機化成轉機。

  楊志誠,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政治科學博士,曾任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專長包括兩岸關係、全球化研究,現為逢甲大學公政所、東海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也受台中市長林佳龍邀請擔任“台中市市政顧問”。

  楊志誠說,雄三飛彈打中了某標的,不太可能只是拆解船體,而不爆炸,除非是空包彈。基於這種現況解析,這個事件顯然不是"誤射"。既然不是誤射,那就必須研判事件的動機,從最近的國際形勢及兩岸關係的發展來看,其動機不外乎有幾項可能。

  楊志誠分析,由於自520之後,兩岸幾乎進入"冷和"狀態,台灣的政經情勢發展顯然不順利,蔡英文政府可能希望能夠盡速恢復兩岸溝通與協商機制,改善兩岸關係。所以試圖採取 "挑釁-認錯-協商-善意-讓步" 的步驟,以 "爭議急迫性" 營造談判情勢。

  楊志誠提到,同時為了降低衝突升高的可能性,並讓中共判定事件的發生,與政治相關性不高,純屬"誤射",於是選擇了蔡英文出訪期間,最大的責任可歸咎至“國防部長”或參謀總長的層級。一方面可以降低衝突的升高,同時也可以降低台灣內部對兩岸重啟協商的嚴厲批判。看來這種研判應該合理,可是以台灣目前這些在位官員的戰略規劃能力,應該沒有那麼縝密。

  楊志誠說,如果不是如此的戰略思維,那麼研判將是另一種景況,蔡英文政府未能對台灣“國防”體系有效掌控;這麼重要的軍事決策,而且跟台灣的整體安全關係如此重大的運行機制,竟然如此鬆散。

  楊志誠強調,除了蔡英文缺乏完全的掌控權之外,更重要的是,台灣“國防”體系內存在一股強大的勢力正在對蔡英文政府做反撲;試圖引爆兩岸的衝突,搞垮蔡英文政權,但是又怕兩岸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以致無法恢復台灣的基本生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