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現場:甘肅南石窟寺千年古佛佑眾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3 00:22:46


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中評社 林淑玲攝)
  中評社台北9月23日電(記者 林淑玲後續報道)甘肅省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溫泉開發區蔣家村有一處南石窟寺,與位於甘肅省慶陽縣北石窟寺同為北魏涇川刺史奚康生所建,被譽為“隴東石窟雙明珠”。南石窟現存5窟,均座北向南,部份古佛保存留好,為中國古典藝術之寶庫。 

  甘肅日前舉行第七屆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論壇,主辦單位會後邀請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兩岸學者、來賓前往南石窟寺,參觀其中極具歷史價值的千年古佛。 

  南北石窟寺為中國佛教石窟精品。北石窟寺位於甘肅省慶陽縣西峰鎮西南25千米覆鐘山西麓;南石窟寺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東7.5千米處的涇河北岸。

  北石窟寺建於北魏永平二年(509),今存窟龕295個,造像2126身;南石窟寺建於永平三年,今存窟龕5個。南北石窟寺兩地相距45千米。北石窟寺的窟龕大都建在一個崖面,造像有立像、菩薩、菩薩乘象、倚坐菩薩、三頭四臂阿修羅、交腳菩薩、薩埵那太子本生、佛傳故事、坐佛、飛天、蓮花、化生、佛塔等,內容豐富,部分造像軀體高大,如165窟中的石雕七佛立像,高達8米。在藝術風格上,已顯出由北魏早期的粗獷勁健向晚期的秀骨清像過渡,其中第一窟造像略顯清秀,人物造型明快有力,並施以彩繪。另外北石窟寺還存有西魏、北周、隋、唐、宋諸代窟龕。南石窟寺也殘存唐代窟龕。 
 
  中國歷代鑿建石窟中,敦煌、雲崗、龍門、天龍山、千佛崖等處,迄今大多仍保有豐富之石雕、佛像、壁畫、裝飾藝術等,被稱為古典藝術之寶庫。然由於自然之毀壞與人為之盜竊,有幾處石窟受到極嚴重之摧殘,南石窟即其一例。該窟連綿約二八八公尺,內均雕佛像,然因被盜,殘留者已不及原有的十分之一。現僅存之一窟,內有七佛、十脅侍菩薩、交腳菩薩。窟外崖壁上有小龕十餘個,均係北魏、中晚唐所開鑿。 

  南石窟寺現存5個窟龕,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入窟後迎面三壁圍立高達2米多的7尊佛像,兩旁有13座脅待菩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窟頂布滿浮雕,諸如舍身飼虎、宮中遊戲之類的佛經故事。雕刻簡練概括,線條生動流暢,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南石窟寺東大窟為主窟,內有高大立佛七尊,脅侍菩薩十四尊,窟頂有浮雕佛傳故事,窟門兩旁內雕菩薩兩尊,外壁雕天王兩身。西小窟兩側分排雕有十六羅漢、八菩薩、六力士、正中為三菩薩,均為石胎泥塑,分別為唐代和晚清風格。
 
  南石窟寺除第1窟外,僅殘存個別唐代窟龕,但也經過後代的改造。北石窟寺尚保存北魏數窟,如中心塔柱式的北一窟,高4.9米,寬4.7米,殘深6.7米,屬北魏晚期。此外有西魏、北周、隋、唐、宋諸窟龕,其中唐代窟龕占北石窟寺總數約2/3,並有顯慶元年(656)和四年、如意元年(692)、證聖元年(695)等紀年造像。 

  窟內原有《南石窟寺之碑》(現存縣文化館),碑文650餘字,詳細記載了南、北兩個石窟的開鑿時間和主造者。此碑不僅是考證石窟創建年代的原始依據,而且也是研究地方志、職官的實物資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