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半月談:科技界能否續寫“小崗村”神話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14:02:39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的紅手印拉開中國農村改革序幕。在西部中心城市成都,一場源自於高校的職務發明產權混改,首次將觸角伸向了產權“禁區”,被稱為科技界“小崗村”的改革。科技工作者可擁有職務發明的部分產權,這讓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代表的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呈“井噴”之勢。這一改革破解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產權之惑,有望為扭轉中國科技成果轉化難提供解決方案。

  產權失位成最大“攔路虎”

  長期以來,高校科研院所走不出“成果多、轉化率低”的困境。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及產業化程度遠低於發達國家40%~60%的水平。儘管近年來多方推動以股權獎勵等形式,激勵體制內科技工作者的成果轉化積極性,有的高校甚至將獎勵比例提高到80%,但依然收效甚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科技人員創新潛力沒能充分釋放出來,根源在於激勵機制不健全,最根本的是產權激勵機制不到位。如果預期不穩定,大家不會去長期投入。只有個人擁有產權,才會考慮這個成果的市場應用。

  現行專利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這就意味著: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是國有資產,發明人沒有知識產權,無權決策科技成果轉化事項。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在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中,高校並無動力和壓力,國內許多學校對職務發明專利只交前3年的維持費,過期後這些成果就變成無人理睬的“棄兒”。

  西南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康凱寧認為,國家和高校投入研究經費和技術條件,科技人員投入創造性勞動,共同取得的職務科技成果,本應具有共同所有屬性,但這種關係被人為割裂。

  儘管2015年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了科技成果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的“三權下放”,但半月談記者發現,這種基於發明專利所有權國有屬性的“事後激勵”,在實際操作中面臨國有資產評估、轉讓等眾多敏感環節,不僅兌現周期長、難度大,還隱藏著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預期中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高潮並未出現。

  改革後科技成果轉化“井噴”

  2015年四川被列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之一。在當年舉行的四川省委十屆七次全會上,四川將改革的觸角伸向科技成果所有權這一核心問題,明確提出支持在川科研院所、高校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試點,明確科技人員與所屬單位是科技成果權屬的共同所有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