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儘管只是中度颱風,莫拉克颱風日前夾帶豪雨侵襲台灣南部,造成五十年來最慘重的災情。雨量過大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自然生態遭到破壞及防災體系出現漏洞,都難辭其咎,如果不能亡羊補牢,痛下決心整治,未來還是會災情不斷。
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災,台灣中南部連續三天的降雨量,將近一千兩百毫米,加上山洪爆發,造成死亡六百六十七人,失蹤人口近千,災民高達三十餘萬人;五十年後的八八水災,同樣是連續三天的豪大雨,造成目前至少已有兩人死亡,數十人失蹤,三萬多人受困,累積一百二十萬戶停電,農業產物損失及民間設施毀損估計將近十億元。
社評說,莫拉克颱風之所以災情慘重,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雨量過大。根據氣象局統計,三天來降雨量已達台灣自有測站以來的歷史新高,屏東縣三地門鄉測得的單日累積雨量超過一千四百毫米,登上歷年排行榜第一;在歷史單日累積雨量的前十名中,莫拉克颱風更一舉占了九個,可見其威力之強大;目前嘉南、高屏累積的雨量,已達兩千五百毫米,等於是台灣平地地區累積一年的平均雨量,換言之,三天內下了一年的雨,當然會造成大災難。
然而,冷靜思考,災情之所以特別嚴重,人謀不臧也是原因之一。舉例來說,氣象預報不準,一向為人詬病,本月六日莫拉克颱風逼近,氣象局便發布嘉義以北豪大雨,南部地區並未特別強調,原本預估高雄雨量只不過三百毫米;七日卻上修至一千五百毫米;八日再上修為兩千毫米,顯見氣象局預測的準度有待加強。
其次,地方政府對災情的警覺性不足,例如“中央”在七日即要求各縣市必須儘快疏散容易淹水地區的民眾,若干縣市卻一直拖到民眾受困才要求支援;同時對災情的判斷也出現誤差,例如屏東要求軍方出動裝甲車支援任務,事實上,災區真正需要的是膠舟與橡皮艇。
再者,“中央”雖有災害應變中心,僅為任務編組,相關防災單位至少六部四署,令出多門,以致救災速度及應變能力均有待檢討,再加“中央”與地方的聯繫上也不夠迅速,例如屏東八日早上八時二十分即向軍方請求支援,直到十二時二十分才有第一波膠舟十艘抵達,顯見速度實在有待加快。
社評說,事實上,這些問題固然有待檢討,但真正的關鍵毋寧是台灣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尤以南部地區為最,這次莫拉克颱風淹水最嚴重的包括林邊、佳冬及東港等地,幾乎每次颱風必淹,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其原因就是因地層下陷,排水不易,一旦颱風來襲,暴雨加上海水倒灌,就會造成嚴重災情。
以林邊為例,從1971年至今,估計地層下陷三點七六公尺,試想怎會不淹水?所以如果不能將沿海養殖漁業生產區轉型為海水養殖,並設置養殖專用的供排水路,未來問題還是會照樣發生;又例如上游集水區的濫墾濫伐,嚴重破壞水土保持,造成土石流的情況日益嚴重,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規範山坡地與河川區,並嚴格取締濫墾濫伐,情形同樣也是無法改善。
社評說,我們認為台灣每年都有颱風來襲,天災固然無法避免,但人禍總是可以減少,因此,我們期待各級政府,都能記取這次颱風的教訓,務必做好防災、救災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