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經歷了2008年島內的政黨輪替,兩岸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一年多來,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兩岸各項交往交流發展迅速,且不斷取得新突破。如何認識這一年多來兩岸關係的變化?兩岸政治談判能啟動嗎?未來兩岸關係將向何處去?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12月10日,全國台灣研究會在北京舉辦“2009年台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近30位台灣問題專家、學者就當前兩岸關係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轉折
新中國成立以來,台灣問題一直是兩岸同胞乃至國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兩蔣時期,兩岸關係經歷了從嚴重對抗到逐漸緩和;李登輝、陳水扁上台後,兩岸關係嚴重倒退,瀕於戰爭的邊緣。兩岸人民渴望和平。2008年國民黨在島內重新執政,在國共兩黨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王衛星認為,目前各方面情況顯示,兩岸關係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重大的戰略轉折期。
他說,在政治上,兩岸致力於消除恩怨,建立互信。兩岸建立了正常的溝通管道和交流機制。各種交流空前密切,頻繁熱絡。在經濟文化上,達成多項協議,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過去大陸居民不敢想象的“台灣游”成了現實,“陸資登台”、“赴台求學”也將實現。在國際上,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有利兩岸關係發展的外部條件明顯增多。這種背景下,兩岸“統獨”激烈對抗轉變為“和平發展、共創雙贏”。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說:“馬英九在大陸政策的調整上力度較大,島內政黨輪替極大地削弱了‘台獨’勢力破壞兩岸關係的能力;兩岸直接全面‘三通’基本實現,台灣和大陸逐漸形成‘一日生活圈’;兩會協商和談判的制度化加強;國共兩黨建立較好的合作關係……在過去60年的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從來沒有如此集中地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取得如此多的成績和進展。”
黃嘉樹認為,兩岸關係已經發生歷史性轉折,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更自覺地建構新思維、發現新課題,尋求新的論述框架和開拓新的和解、合作路徑。
創造條件破解兩岸政治難題
近年在兩岸關係的互動中,兩岸不約而同提出了“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互動原則。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已經表明,僅討論經濟交流與合作已不能解決兩岸關係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在兩岸熱絡交流的氣氛中,有關兩岸政治對話的話題屢被提起。
2009年新年的前一天,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呼籲“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研究員嚴峻認為,這是大陸最高領導層對兩岸開展政治對話的正式倡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