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10日電/相較於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是位謹守分際的領袖,馬英九遵守規範到墨守陳規的地步,面對台灣複雜難解的政局,顯然缺乏想像力。身為領導人,不能把自己當成是九職等的公務員,要有領袖的視野與格局,若僅僅是依法行政,凡事按照規章制度,這樣不僅難以開創新局,還可能自陷困境。
聯合報特稿指出,身為政治領袖,是要創造可能,為他的政治主張營造可能實現的空間,天時、地利、人和,並非隨處可得,是要靠自己去營造、導引出有利條件。蔣中正、蔣經國面對連年的政治、軍事逆境,若一切遵循規矩,那麼台灣不會有今日的建設,領袖若是以為凡事皆按照既定程序,依據現有法規,一切水到渠成,理所當然,這就顯得天真。
馬英九上任後,一同打天下的人,被冷落一旁,面對前朝弊案,又沒有積極追查,許多涉弊官員與將領,都在職務上做完任期,讓藍營氣餒。馬英九的清廉改革主張,與和解共生混合在一起,變成了四不像。“立委”依職權監督二二八基金會的濫權,馬英九毫不領情,還倒打“立委”一巴掌,這樣下去,有誰願意幫馬英九打天下。
政治領袖與公務員不一樣,公務員沒有開創性的思考,謹守規範,講究制度典章,仍可以平平穩穩的當官。但是政治領袖,不能只是空談制度,領袖是要讓追隨的人,感覺到熱情與活力,就像帶兵打仗的統帥,若是死記戰術戰法,不懂因地制宜,彈性用兵,袍澤之間沒有榮辱與共的生死同命情感,永遠打不贏勝仗。
現在的國民黨上下,只見怨氣,不見團結,其來有自。國民黨重返執政,除了兩岸恢復協商外,許多國民黨堅持八年的立場,都沒有被馬英九接受。即使是兩岸協商,馬英九只在乎政黨領袖請客吃飯的枝節問題,對於台灣未來走向含混不明。自己人都先氣餒了,又怎能再與政敵競爭,馬英九的政敵也沒有因為馬英九刻意的藍綠兼容並蓄,就放鬆對政府的杯葛。內外交迫的馬英九,至少要先學會,如何安內再攘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