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方(中)這次是第二次來台。(中評社李仲維攝) |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於可訓表示,兩岸在文學創造的共性非常多,因為兩岸有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大陸作家的情結是對歷史的重視與尊重,在文學取材上非常關注歷史,他以印度為例說,印度的歷史雖然也很長,但留下的東西並不多,因為印度作家不注重歷史,與中國作家有很大的差別。
於可訓指出,從秦漢至今,中國大陸在創作上都有文學作品來反映歷史,每個朝代串連起來,就是中國完整的歷史,這是世界罕見的,而他也認為,台灣近代作家也是一樣,兩岸作家有共同的情結,都關注民族的歷史及命運發展。
前台灣“新聞局”駐港代表兼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專欄作家平路指出,兩岸交流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交流,但她認為,台灣和香港媒體多半都關注政治和經濟利益,畢竟兩岸分隔這麼久,彼此有很大差異,在政治、經濟方面,很快就會遇到爭執點,也就是所謂的圖窮匕現。
平路表示,兩岸不同的社會情境,一定會出現衝突點,而文化交流可以讓大家增加瞭解,她也發現大陸的朋友比較會強調兩岸的相同點,這雖然很好,但兩岸不同之處也很好,就像文學的多元化和差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