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聯合報文章指出,島內五都選舉已烽火連天,政客用顯微鏡挑毛病,用放大鏡掰故事,搞得人心浮躁。隔海的珠三角台商聚會時,明言不談選舉,憤激者還說“選舉只會製造失望”;但話題繞來繞去,還是繞不過選舉,台商的焦慮之情不下於故鄉選民。
原因很簡單,台灣兩岸經貿政策隨選舉牽動,大家對政權更替有不確定感。政黨競爭,常常不問良窳,唯看立場。政府施政,因顧忌反對勢力雞蛋裡挑骨頭,老是折衷妥協,致不能大刀闊斧立竿見影,也讓進取者氣悶。
不是只有台灣執政黨為避免激化對立而放低身段,大陸政府面對內部勞工意識成長,也順應情勢,發出紅頭文件,要求勞資協商工資。珠三角台商紛往安徽、河南、廣西、四川等內陸省份找機會,打算在當地雇用勞工,節省人事支出。
多年來台商在沿海省份設廠,卻雇用內陸省份農民工,彼此都是離鄉背井的出外人,容易有忍耐的同理心,方便管理。工廠遷往內陸,雇用當地勞工後,大批員工有家鄉親情依託,自主維權意識和膽量都不同於在外,都變得更強。若兩岸關係穩定,尚能以理服人;若兩岸關係生變,難保不會產生煽情的民粹,企業主免不了花錢消災,成本必又上漲。
五都選舉雖是地方選舉,在兩黨精銳盡出下,已成為下屆“總統”大選前最重要的選戰。年底投票結果,必會影響兩岸經貿進展與企業布局。台灣實施地方自治六十年,人民直選“總統”十餘年;廿年來旅居海外和大陸的台灣選民愈來愈多,卻因不能通訊投票,形同被剝奪參政權。
當成千上萬的台商台幹和眷屬們,處在外有不確定壓力、內又難以著力的情境下,哪能沒有五都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