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6日電/日方放還中國船長詹其雄後,韓國《朝鮮日報》連發報道稱,在“中日兩國以自尊心為賭注”的外交戰中,日本自尊心大損。報道並援引北京外交界人士分析說:“日本不堪中方壓力,在面子和經濟利益中選擇了後者。可以說,中國‘外交力量’獲得了勝利。”報道認為,以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力量為基礎使周邊國家屈服的“外交力量”,正是中國穩步走向外交新模式的表現。
報道說,由於此次事件會成為未來類似事件的先例,所以可能會對今後的中日關係產生深遠影響。報道援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龐中英分析說:“日本想要留下用日本國內法處理釣魚島附近海域發生案件的先例,這讓中國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中國在此次事件中始終保持了強硬立場。”
金融危機是拐點
香港文匯報引述報道說,近來,從各個方面都能看出中國依靠經濟實力的外交力量。中國今年7月對韓美兩國計劃在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上採取的後續措施—西海聯合軍事演習表示強烈抗議,並在中國南海和東海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但對以本國產業破產危機為由不為所動的中國並未產生太大影響。今年8月,負責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糾紛地區—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中將賈斯瓦爾申請赴中國參加軍事交流的簽證被拒。原因是美國和印度之間的核合作協定。中國還立刻向巴基斯坦出口了核反應堆。今年年初,中國對美方表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國南海是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因此,中國同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產生了糾紛。
報道稱,北京外交界指出,中國之所以推行如此強而有力的外交,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發生變化的中國地位和國內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軍官和各政府機構內的強硬派借助這種輿論趨勢公開推行強有力的外交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