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台灣救援人員在蘇花公路塌方處救助受困游客。新華社 |
用衛生紙包裹著的餅幹碎屑、五顆阿里山白瓜子、一根棒棒糖。白色塑料袋裡原本為最後難關準備的“生死幹糧”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但49歲的郭紹麗說,她會更細心地保存起來,留作“生命的紀念”。
來自雲南個舊市自立礦冶有限公司的31名遊客,在原定行程的倒數第二天,在台灣蘇(澳)花(蓮)公路遭遇“鮎魚”台風導致的路面坍塌,與12團共274名大陸遊客受困於蘇花公路上。
郭紹麗和她的13名團友亦同事一起走出困境後,與此前通過直升機救援或徒步脫困的17名團友會合。為了“不留遺憾”,他們23日下午繼續未完成的台灣觀光之旅。
24日,在台北101大樓,記者眼前所見的31名雲南團成員臉上漾著劫後餘生的淡然微笑。43小時身處困境、24小時饑腸轆轆,如今他們面對生命有了另一種坦然。
“有陽光和藍天的日子原來這麼好!”23歲的王月是該團年齡最小的女孩,有著明亮的雙眸,今天她特意穿上了23日台灣救援人員給她派發的T恤。
王月和媽媽原本在22日下午直升機救援的時候就可以有一人上機先脫困,但母女倆相互推讓,後來還是決定一起留下來過夜,等待第二天天亮救援。
團員們向記者回憶起當時驚險的43小時。21日11時45分左右,他們乘坐的游覽車在行進到蘇花公路144公里到115公里處附近停了下來,前面嚴重堵塞。
“窗外狂風暴雨夾雜著石頭,公路已經積滿了泥水,基本看不到路面。”帶隊的雲南國旅導游張燕說,前方爆發土石流,有車被砸中,情況十分危險。司機隨即把車輛停到植被較完整的安全位置。
瘦弱的張燕說,她心裡雖然害怕,但“立刻緊綳起神經,我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穩定旅客情緒,確保安全,一個都不能少!”
期間,前方貴州團的客車因為有人被砸傷,到雲南團的車上借創可貼。“大家都盡量地提供幫忙。當時還有不少其他車上下來的乘客跑到我們這裡避難了。”張燕說。
風雨蕭瑟中,時間也似乎慢起來了。“怎麼還沒有人來救我們啊?”有遊客心情開始焦慮起來,想下車去看看有無可以走出去的路。
張燕告訴大家:“如果能走出去,救援隊伍肯定早就進來了。我們沒有雨具和保護措施,貿然出去會更危險。大家稍安勿躁,相信外面的人正在緊張施救。”
另一名帶隊的台灣豪鵬旅行社導游黃靜芝,則不停通過電話與外界聯絡,告訴外界目前受困區的情況,並及時把救援最新進展傳遞給大家。這樣,焦急的心得以暫時恢復平靜。
饑餓襲來,大家開始把所有的食品都拿出來平分。張燕拿出了自帶的養生堂維生素膠囊,給每位成員發一粒補充體力;團員許雄偉拿出在阿里山買的十包白瓜子……大家開始說笑解悶,度過難熬的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