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輿論熱衷用“中國模式”來總結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成就之時,中國國內卻有點迷茫:究竟有沒有中國模式?中國模式到底是什麼?中國學界至今沒有給出合理而清晰的定義。但事實上,如果中國模式做好了,就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圍繞中國模式的爭論,不僅折射了西方對中國認識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我們尚未對中國模式給出合理而清晰的定義。
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時間,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上下,作用力波及第三世界。這個“紅色巨人”最終會走向何方?西方在心底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這個龐大的國度艱難重啟現代化進程。西方世界樂觀的同時也滿腹狐疑。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的蘇東劇變,一度令西方認定中國必將崩潰。
如今的中國展現了全新的面貌,數億人口迅速脫離貧困,並變得越來越富裕。這被西方輿論視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崛起。
現在的中國令西方曾經的預測相形見絀,西方世界開始放下姿態,冷靜思考“中國是如何做到的”,試圖找到破譯中國發展密碼的“黑匣子”。“中國模式”就是西方觀察家新近找到的一把“鑰匙”。它衍生於2004年美國觀察家庫伯.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識”,並與“華盛頓共識”相提並論。
“中國模式”是讚揚還是緊箍咒?
對於何為中國模式,西方學界的定義和評論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基於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他們認為“讓數億人脫離貧困是中國模式最大的亮點”。
2009年中國迎來60華誕之際,海外輿論討論中國模式達到高潮。它們探討中國模式的實質,中國模式能否複制、是否可持續……當中,一些西方戰略家富有“遠見”,他們看到了中國模式背後的威脅,認為其背後隱藏的中國價值,最終將挑戰西方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