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央行發言人上周六突然發表談話宣布:“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新華社、中新社、央視、央廣、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五大央媒,均在第一時間以整齊劃一的步調發布央行發言人的上述談話,個中奧妙耐人尋思。
上海商報今天的社論說,當前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有利時機。一是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經濟運行趨於平穩,這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二是我國正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使得這一任務更加重要和緊迫。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三是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實現雙向浮動,也是提高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可應對不同情景下的外部衝擊。
眾所周知,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為目標,以逐步放棄緊盯美元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作為調節手段,國內從2005年7月起推進穩妥而有節奏的人民幣匯改。截至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首輪人民幣匯改的外部形態主要反映為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金融危機襲來,眾多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因國內及時暫停了金融危機前人民幣“有管理的彈性匯率”操作,外加採取積極穩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效刺激了內需,從而使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為穩定亞洲乃至全球貨幣市場體系出了大力,凸顯出人民幣乃至背後的中國經濟平衡全球經濟的有力作為。
建立於對上述人民幣匯改的回顧及匯改實質目標的重溫,央行選擇在此恰當時機宣布“進一步”推進匯改,我們以為,其隱含的主要政策意圖決非另起匯改爐灶,而是旨在重新回到全球金融危機前已漸行漸進的“有管理的彈性匯率”這一人民幣匯改的基本路徑上來。
由此所見,央行就推進匯改所作的最新宣示,並非指盯住美元政策將徹底終結,更不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將大幅升值。至於人民幣選擇今年某個時機出現“一次性大升值”,其可能性絕對為零。換言之,已習慣於在人民幣匯改上“單相思”、甘做西方世界“應聲蟲”的國內某些學者(其實是“特定利益集團”在國內代言人),所長期鼓噪的人民幣匯率應該完全自由化的主張將再次落空。
社論說,一段時間以來,具體說上月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結束後,西方世界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噪音”再次集中釋放,尤以美國參議員舒默聯手百位議員試圖在國會通過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所謂法案,看上去最為咄咄逼人,大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意味。其實,這叫典型的一廂情願,無非是美式議會政治的又一次作秀罷了。殊不知,施壓人民幣升值這些年始終是美國政府反覆上演的很逼真的“假動作”,其最終目的還是要穩定現有全球性美元貨幣體系,以及吸引全球剩餘資本不斷流入美國,這沒中國的配合(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絕對玩不轉。可見,人民幣匯率不僅涉及中國主權這一核心利益,也涉及美國核心利益。簡言之,美國政府的真實心思並不樂見人民幣大幅升值。
本周三起,胡主席將出訪加拿大並出席在多倫多舉行的G20峰會。
央行發言人不早不晚在此時發聲,旨在向國際社會作出新的姿態:中國政府願在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三原則主導下繼續推進人民幣匯改。以此為中國在G20峰會上施展大國外交營造寬鬆的外部環境。同時也為出席峰會的奧巴馬及美國政府提前釋放掉針對同一話題的來自美國國會的“內部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