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港人杜成國:北京賣巨宅 巨資捐母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1 00:28:00  


杜成國和他的印尼太太一起經營維多利亞公園的地攤。(中評社記者攝)
 
  回顧當年,杜成國感慨地說,那個年代的歸國華僑跟當今的“海歸”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驕子、處處逢源。而50年代的歸國華僑都是抱著建設新中國的無限激情回到他們所嚮往的祖國的。“解放軍的天是明朗的天...”說著說著,他油然唱起了一首老掉牙的革命歌曲,似乎又回到了自己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日子。

  經過香港九龍,抵達廈門,杜成國成為集美中學的僑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就是在這里度過的。在集美,師生關係融洽,校長還專門成立“僑生輔導組”,幫助僑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1954年,他因闌尾炎入院開刀,幸好有校長親自看望和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才讓這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獨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師之所以受到尊敬,因為他們跟學生‘以心交心’。”杜成國稱母校為“哺育我成長的搖籃”,對老師們的關愛讚為“不是家長,勝似家長”。至今,他仍懷念那個溫馨的大家庭,始終惦念母校的發展,並在自己稍有財力的時候,就盡己所能傾資助學,回饋母校。

  集美中學有個攝影興趣小組,當年杜成國是小組最活躍的學生。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培養決定他後半生的興趣愛好。畢業後不久的1964年,他進入中新社成為一名專業攝影記者,一幹就是30年。

  在那不堪回首的日子里,杜成國跟許多中國人一樣經歷了坎坷和磨難。“文革”期間,他被兩次抄家、下放農場,在萬人陪鬥會上被拉去陪鬥。

  後來國家對歸國華僑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他於1990年獲准赴港定居,卻發現資本主義社會的日子也不好過。離京赴港時,他寄宿親戚家中。為了糊口,做過停車場看更、保險、傳銷、服裝生意,皆不如意。幾年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份自認為“無壓力、無拘無束、可以廣交朋友,又有不錯收入”的工作--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為印尼女傭拍照--他又拿起了至愛的相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