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ABBA(阿巴)樂隊的歌被翻譯得如此流暢又悅耳,驚喜!”以專業觀眾身份看過6月18日下午場預演的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田藝苗十分感動地對記者說,原版《媽媽咪呀!》裡的大部分歌表達的是美國式的懷舊,“和中國人本沒關係”,但中文版的歌詞成功地做到了兼顧朗朗上口和表情達意。她希望公演時能為這些歌配上字幕,讓觀眾更好地領略歌詞的魅力,看到譯者的成績,並且跟著唱。
劇組人員告訴記者,“配字幕”是收到的反饋中最為集中的一條,但是很遺憾,這恐怕不能實現。因為在原劇版權方英國小星星公司看來,製作本土版的目的就在於觀眾不用再一邊看著舞台兩側的英文歌詞一邊欣賞舞台上的表演,即時融入情境。獲悉這個要求後,英國製作方曾經反問過一句:如果最後還是看字幕,還做中文版幹嘛?
其實,英國製作方在應對這方面爭議時早有經驗。一年前,記者在北京專訪《媽媽咪呀!》中文版國際導演保羅.加靈頓時,他頗有預見性地對記者說:“我知道在歌詞方面引起爭議是必然的。我們做第一個外語版本、也就是德語版本時,德國人擔心詞不達意,曾提出保留ABBA樂隊的英文歌曲,只在對白部分用德語。我們說不行,一定要翻成德語歌,因為歌曲是戲劇的一部分,不能脫離。首演時,我們也害怕觀眾會嘲笑、離場,但情況正好相反,觀眾非常喜愛,就像它們本來就是用德語寫的一樣。”從此,全球13個國家的版本的《媽媽咪呀!》都堅持翻譯成該國語言而不打字幕。
“我們正在向外方積極爭取‘返場’部分的三首歌加上字幕,讓觀眾可以跟著唱起來。”一位宣傳主管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劇組人員雖然虛心接受,但改變的可能性不大的其他提議還有不少,“一些愛情段落,動作‘尺度’似乎太大”,“服裝可以更炫目”等等。“服裝,全都是英國製作方訂做的,與原版保持一致,你看,中國的‘蘇菲’穿的那件婚紗與海報上原版‘蘇菲’的一模一樣。”
同樣,燈光、舞美、道具、對白、動作、劇情的節奏,說白了,全都是版權方放之全球而皆准的“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難“破例”。“希臘小島上的島民穿的就是那麼隨意、休閑的。”不得已,中文版製作方也會調侃一下,“衝淡”中國觀眾的美學期待。 |